段雲這次來總廠談生意,而對於總廠這邊的領導,除了廠長秦剛之外,其他人並不在意這筆生意能不能談成,在乎的則是是不是能和段雲拉上關係。
前段時間大集體的剛發了工資,其中很多一線工人工資甚至比總廠的工人都高,這無疑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這二年找工作比較難,社會上的無業青年很多,哪怕是廠辦大集體,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的,也是需要托關係找門路才可能當工人,而手握大集體財政和人事權力的段雲,則自然成了眾人眼裡的香餑餑。
整個談判的過程進行的非常順利。
段雲給出的價格非常良心,變速箱齒輪外殼的價格和之前給柴油機廠那邊的價格基本一樣,甚至還要高一點,至於半成品齒輪的加工,總廠這邊給段元的則基本是個成本價,並沒有進行過多的討價和還價,也算是總廠對段雲的投桃報李。
談判結束後,段雲代表大集體和秦剛簽署了一份正式的供貨合同,雙方皆大歡喜。
合同簽完後,段雲又和秦剛在辦公室閒聊了一會兒,這才離開。
拿到合同的段雲走出總廠門口後,心情也是非常舒暢的。
和總廠簽訂這份合同,也就意味著它的供貨量會更加穩固,而且總廠那邊幫助加工半成品齒輪,也解決了困擾段雲很長時間的因缺乏設備和足夠熟練工造成的生產效率問題。
有總廠那邊快速穩定的提供大量齒輪半成品,段雲廠子的生產效率將會得到巨大的提高,原本需要四五個月才能完成的4000套汽車變速箱訂單,現如今如果總廠那邊供貨順利的話,兩三個月就可以完成,這無疑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工廠效率提上去了,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段雲麵前,那就是產品的銷售問題。
段雲所在的大集體和總廠不一樣,雖然也能享受一些政策上的優惠,但卻沒有國家統購統銷的渠道,產品隻能自己想辦法通過,自有的渠道進行銷售。
雖然沒有總廠那樣旱澇保收,但相對而言,在企業經營方麵,大集體則靈活很多,可以自主定價自行銷售。
以往的廠辦大集體主要就是給總廠做配套生產的,以此來解決一些社會的就業問題,對總廠的依附性很強,本身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但段雲來到勞動服務公司後,帶來了技術,成功的研發出了有競爭力的新的拳頭產品,而有了具備競爭力的主打產品,也就意味著段雲可以自己尋找銷路,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目前段雲靠著給大興汽車廠供貨,暫時不用擔心廠裡的盈利和生存問題,但若想把廠子辦得更大更強,就需要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更廣闊的銷售渠道。
搞銷售是門學問,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還需要非常好的頭腦和口才。
另外除了大集體這邊產品的銷售,段雲還要為將來自己音箱電子設備的銷售找市場,所以他一直有心想成立一個精乾的銷售團隊,為廠子以及自己的公司爭取更多的市場。
不過就目前根據段雲對大集體這邊的銷售科觀察,感覺廠裡銷售科的這些人作風懶散,能力也很平庸,就是一幫混日子的主兒,根本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