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決定腦袋,一些政府領導的思維是不能和企業家完全重合的,很多人都是好大喜功,成功的時候,這些政府官員會站在你旁邊鼓掌叫好,你的功勞也會變成他的政績,然而一旦失敗,背鍋的卻隻剩下企業家一人。
這種事情在各地都有發生,甚至也包括紅旗80年代的改革前鋒人物步鑫生。
步鑫生在指定為中央的改革典型後,成為了當地政府重點關注的人物。
1984年的時候,步鑫生想轉型發展生產,最初步鑫生想搞一條年產3萬套西裝的生產線,報告打上去後,上級主管部門在沒有經過任何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就建議他搞一條年產7~8萬套西裝的生產線。
而這個報告打到省二輕廳後,二輕廳的負責人要求生產規模加碼到年產30萬套,三年後追加到80萬套。
而正是因為上級輕工部門的加碼,最終導致了這件事成為了步鑫生的滑鐵盧。
當時海鹽襯衫廠的廠內資產總共120多萬元,但西方生產線投資要600多萬元,在建立生產線的這兩年時間,襯衫廠的積累和利潤全部填入了西裝這個坑內,而生產線落成之後,國內的西裝熱潮已經過去,導致廠子最終虧損嚴重,而步鑫生本人也走下了神壇,後半生一蹶不振,過得非常坎坷。
段雲不可能重走步鑫生的老路,雖然身為國企的乾部,他想不受上級領導部門的乾涉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段雲肯定會在關鍵決策上減少上級乾涉對他的影響。
除了碰到一些市裡的領導對他工作的乾涉,段雲也需要為這個廠子的長期發展製定長遠的路線計劃。
廠辦大集體,沒有總廠那樣的供銷渠道,但在政策上,卻有更加靈活的空間,其中之一便是段雲可以相對自由的尋找供貨和銷售渠道。
目前勞動服務公司隻有大興汽車廠這一條銷售渠道,而一旦大興汽車廠產品升級,不再需要這種型號的變速箱後,那麼段雲的廠子就有斷糧的危險。
所以關於現在要做的事情,一是儘可能的拓展汽車變速箱的銷售渠道,另外就是研發,市場前景更好的新產品。
而現如今中國國內的汽車廠家並不多,比較知名的就是三大三小。
其中,“三大”指的是,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小”指的是北京天津廣州,剩下的就是像大興,吉林江北機械廠等這樣實力稍弱的汽車組裝廠。
想象客戶推銷產品,就要先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目前三大三小這樣的廠家都有固定的零部件供貨渠道,在這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段雲想要獲取這些廠家的需求信息,唯一的辦法就是派人去當地廠子收集信息。
去外地廠家搜集信息就意味著頻繁的出差,而且必須頭腦靈活做事細心認真,隻是思索了一下,段雲就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原來總廠老書記趙東升的兒子趙長風。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