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之後,段雲接到了深圳市政府的要求,參加定於10月25號深圳科技園舉行的竣工儀式。
這次深圳科技園擴建工程竣工,也就意味著繼北京和上海無錫之後,成為了中國第4個微電子基地。
而在竣工儀式結束之後,市長李灝也召集了新入駐科技園的27家科研單位的負責人開了個會議,主要就是想表達深圳市政府對於深圳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的重視,同時也向這些負責人介紹了段雲和天音集團的情況。
其實這些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下屬單位負責人早在來深圳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天音在芯片產業的一些情況,另外他們也得知,目前這個深圳科技園段雲是最大的民營企業讚助者,而且在機械電子工業部內部會議中,副部長胡啟也安頓這些人科研單位負責人,要求他們和天音電子廠保持深度合作,爭取把深圳的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從部裡的領導到深圳市政府當地的領導,幾乎保持著一樣的口徑,那就是要求他們這些科研單位來到深圳後,必須要和天音集團進行合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見到段雲本人後,這些科研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紛紛上前示好,表示願意給天音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和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實際上,早在來深圳之前,他們這些科研單位的負責人就已經得知了段雲和天音集團的很多事跡了,在他們看來,段雲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而天音集團財力和技術實力雄厚,能和這樣的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對於他們這些科研單位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機械電子工業部之前在北京上海和無錫建立了三個微電子基地,而每一個微電子基地,都是圍繞一個核心企業建立起來的。
比如北京微電子基地是圍繞北京無線電四廠和無線電六廠建立起來的,而上海的微電子基地是圍繞上海無線電七廠建立的,至於無錫微電子基地,則是圍繞無錫742廠建立起來的。
這三個微電子基地可以說中國最大的三個芯片產業基地,然而這幾家微電子基地核心企業和段雲的天音集團相比,無論從名氣,技術實力,還是財力方麵,都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唯一比較接近天音新片場的是無錫742廠,兩家企業芯片年產量差距並不大,但是在技術上卻足足相差了整整一代,而且742廠隻能生產一些中低端芯片滿足國內市場,而天音芯片廠現如今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性能最為先進的NAND閃存芯片,建立起了強大的芯片上遊研發能力,這是國內其其他企業不具備的。
而其實最讓這些科研單位看重的,則是天音集團的財力。
之前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無錫的核心芯片企業,他們都是國營企業,而配合這些企業的科研單位他們的科研經費也都是靠部裡撥款,所以這些微電子基地的核心企業與科研單位並沒有經濟上的聯係,一切都是按照體製內的規則來辦,因為部裡給的經費很少,科研單位經常麵臨無米下炊的局麵,這也就導致北京,上海,無錫這三個微電子基地形同虛設,研發單位和企業間互動很少,對企業的技術支持力度嚴重不足,這也是導致中國芯片產業在80年代與世界先進集成電路水平拉開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