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天音集團不一樣,之前的時候段雲就承諾會給深圳科技園每年捐款1500萬,用於資助相關的研發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段雲在深圳科技園有著很大的話語權。
說起來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微電子領域還是有一些亮眼的成就。
比如中國內地在1985年確實是成功攻克了3微米線寬集成電路的光刻機技術,配套的蝕刻機、cvd設備也都不缺。從表麵上看,似乎已經能夠生產3微米線寬的集成電路,這一技術除了美國以外,日本、德國和中國是並列世界第二。
但實際上中國內地和日本德國芯片產業的技術差距還是很大的,原因很簡單沒有自動控製技術。國內當時生產的光刻機也好,其他生產設備也好,最多也就隻能滿足小規模生產和實驗室應用。
當時相關光學機械廠生產的國產光刻機,所有操作全部都要手動進行。
生產一塊芯片,效率甚至不足全自動光刻機的十分之一,而且極依賴工作人員操作水平。
所以說這個3微米加工能力,也就是實驗室水平,距離大規模應用恐怕還有一定距離。根本不能是世界第二梯隊。
但總的來說,國內芯片生產線設備除了光刻機之外,其他的生產設備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並沒有那麼大,這也就為段雲以那4台一微米製程阿斯麥光刻機建立兩條生產線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就在前段時間,機械電子工業部已經按照天音集團提供的清單,幫他們解決了擴散爐、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化學機械拋光機和清洗機等國產芯片生產設備的購買和引進,相關廠家的技術人員已經住進了天音集團芯片廠的招待所,下一步準備將所有設備運抵深圳進行安裝工作。
段雲為了擴充這兩條生產線又花費了1,400萬人民幣,預計整個安裝工作會在明年四五月份完成,而到時候天音芯片上將會同時擁有三條芯片生產線,其中兩條是國際上技術最為先進的一微米製程芯片生產線。
另外天音芯片廠研發中心正在研發的第2代一微米製程存儲量為2MB的NAND閃存芯片將會誕生,而到了那個時候,段雲將會在國際儲存芯片市場搶得先機,很有可能會占據國際儲存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額。
當天晚上,段雲把深圳科技園的二十幾名單位負責人邀請到了自己集團的招待所,設宴款待了他們,而在席間,段雲以一個主導者的身份,和這些研發單位的負責人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溝通,最終初步確定了合作的研發項目以及所需要投入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