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個月,等於依舊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USB的研發上麵,妻子去海南的這段時間,段雲天天早上去公司各個廠區轉一圈,布置一下工作,然後下午和晚上如果沒有重要事情,就會獨自一個人待在辦公室裡研發USB係統。1984年10月1日,上海市電報局裝用引進的快速傳真機開放與日本東京等5個城市間的國際公眾用戶傳真電報;1985年5月1日又開放至香港、1989年開放至奧地利和英國的國際公眾用戶傳真業務。
段雲除了在天音集團有自己的 USB研發團隊,同時還和香港那邊的分公司建立了密切聯係,幾乎每隔10天半個月,段雲都會和自己的助手郭凱一起前往香港一次,考察香港分公司的情況,同時也和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的相關專家教授坐在一起開會喝咖啡,討論USB的監督進程。
為了和香港分公司交流聯係方便,段雲自己的辦公室和香港分公司分彆開通了傳真機,香港那邊的研究成果也會第一時間通過傳真機將相關資料傳到天音集團,這也為兩方的密切合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傳真機對於80年代的國人來說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奢侈品,即便在一般的大型國營企業中,也很少能夠見到,而且不是每個城市都開通了傳真機。
從1985年5月1日起,由於上海開放用戶傳真(FAX)新業務,用戶隻要到電信部門辦理手續、裝有合格證的快速傳真設備,便可自行在家或在單位隨時收發真跡傳真,不需再到電報局辦理,致使電信部門獨領風騷的真跡傳真電報業務逐漸由盛轉衰。
當時一台傳真機的價格在2萬美元左右,如果在內地購買的話,需要花費人民幣十五六萬,而且傳輸費用也相當高,深圳市是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才開通傳真機業務的,從香港傳送一頁資料往往需要兩三分鐘時間,以及幾十塊錢的費用,巡查公司根本用不起,也隻有財大氣粗的天音集團能夠成為深圳傳真業務的第1批用戶。
雖然傳輸速度慢,價格貴,然而在內地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已經是香港和內地傳輸資料最為高效的方式了。
而段雲之前安排王石在香港尋找職業經理人的事情,確實是沒有滿意的結果。
200萬美元的年薪,外加公司純利潤的5%,這樣的待遇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見的,也確實吸引了不少應聘者。
然而讓對人失望的是應聘的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香港本地的一些職業經理人,看起來職業履曆也比較光鮮,有曾經在大公司任過高管職務的,也有幫助過多家小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高手,然而卻沒有一個人之前曾經從事過微電子領域公司的管理工作。
其實作為經理人,這些應聘者半數以上都是合格的,然而卻不是段雲真正想要的人。
從一開始,段雲的目標就很明確,他想要的職業經理人是那種在 PC領域有影響力的大咖,哪怕對於公司經營方麵手腕不算高,段雲也可以高薪聘用,因為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想借助這名職業經理人在業界的人脈和關係,從而挖到一些國際a業界大能,組建自己在歐洲和美國的研發中心。
正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尋,職業經理人的選擇方麵事關天音芯片廠將來的長遠發展,這種人選不能將就,所以段雲沒有馬上確定人選,隻能暫時等待更合適的人選。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底,即將踏入1989年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