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對於天音集團來說是輝煌的一年,這一年集團的年利潤第1次突破6億,最終數額達到了6億7,000萬,如此高的年利潤,也讓天音集團成為了深圳電子行業最強企業。
而且放眼全國,天音集團也成為了全國電子行業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1988年舉辦的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評選中,上海電視機一廠成為全國電子行業的領頭羊,前年他們一年的利潤總額高達5.8個億,主打產品是金星牌電視機,而段雲德天音電子廠今年總利潤高達6.7個億,如果是上海電視機一廠沒有實現巨額增幅的話,那麼天一集團將毫無疑問成為全國電子行業的領頭羊。
一家私營企業成為電子行業的領頭羊,這是自建國以來絕無僅有的事情。
深圳市政府原本想將天音集團上報,參加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的評選,然而這件事在經過段雲和市長李灝商量之後,最終取消了報名。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段雲擔心這樣做會樹大招風,在國內引起極大的反響。
因為直到目前為止,國家一直宣傳中國經濟是以公有製為主,而這個時候如果天音集團拿到全國百強企業的榜首的話,實質上並不會給天音集團帶來任何的利益,反而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另外到了1989年的時候,全國上下就彌漫著陰鬱的緊張氣氛,1月1日,遺像裡嚴謹而慎言的《人民日報》在《元旦獻詞》你非同尋常的寫道:“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經濟生活中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太大,黨政機關和社會上的某些消極**現象也使人觸目驚心。”
儘管中央政府開始采取最強硬的宏觀緊縮政策,過熱的經濟開始降溫,然而通貨膨脹和闖關失利而造成的社會心態失衡,並沒有快速消退。
另外全球的形勢也變得嚴峻複雜起來。
1989年在國際政治經濟上絕對是一個動蕩變化的年份。
橫亙在東西世界的鐵木正在倒塌中,戈爾巴喬夫在蘇聯發動的改革衝擊了計劃體製的理念,而日本的經濟擴張也走到了巔峰時刻。
經濟局勢動蕩,加上蘇聯和東歐地區的局勢持續惡化,使意識形態的爭論變得非常敏感,一些人是擔心私營企業的膨脹發展,最終造成社會主義中國的“變色”,那些針對改革政策的質疑從四麵八方射來。
段雲雖然不是一個政治高手,但他憑借前世的先知先覺,也保有一些政治敏感性,他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天音集團在1989年這個敏感的年代,不能像以往那樣保持高調或者出風頭,他必須要儘可能低調的度過這一年,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沒有讓天音集團參加今年的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的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