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儘管段雲在來金杯麵包廠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然而來到這裡之後,眼前的一幕還是讓他吃了一驚。
相比於130貨車廠,金杯麵包廠的規模要小一些,有並排的廠房房三間,占地麵積大概在40畝左右。
外人很難想象這樣小的一個汽車廠區能夠生產出馳名國內的金杯麵包車和海獅麵包車,然而進入車間內部,所有的真相一目了然。
相比於130貨車廠車間,還是麵包車的車間非常的乾淨寬敞,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偌大的廠房裡除了上方兩台吊運貨物的行車,還有位於車間兩側整齊堆放的電焊機,你幾乎看不到其他任何的設備,地麵上用油漆畫出了十幾個工位,每個工位都有一台正在組裝中的麵包車,工人們正在對汽車進行焊接。
作為一個995零部件都需要進口的汽車項目,海獅汽車幾乎全盤引進的都是豐田汽車的零部件,唯一例外的就是汽車外殼,確切的說是一部分外殼,隻有車頭的部分是金杯汽車廠下屬企業製作的,其他的零部件全部都是進口。
在改革開放之前,汽車是絕對的奢侈品,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從國外進口的車輛主要用於公務用車。
從建國後一直到70年代,中國從蘇聯和東歐進口那不少嘎斯,伏爾加,華沙之類的汽車,用於各級領導的專車。
雖然有社會主義兄弟情誼加持,但這些車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由於工藝粗糙,開車時底盤會發出有節奏的嘶啞聲,成為國人對東歐汽車的普遍印象。
後來76年中美關係正常化,日本人反應迅速,尼克鬆前腳剛走,剛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來到中國,直接促成中日建交。
而作為展示中日友好的一部分,中方同意從日本進口一批轎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次從西方國家大量進口先進轎車。
日本人很高興就答應了,拿出了當時他們享譽世界的看家寶貝-豐田皇冠。
日係車讓當時的國人眼前一亮,和社會主義兄弟們的轎車一比,他們渾身都是優點,流線外形,汽車空調中控鎖全都有,最關鍵的是做工實在好太多。
中日建交後不久,豐田車很快就派上了用場,1973年廣交會為了解決用車緊張問題,周總理親自穿針引線,引入了200台豐田皇冠,承擔廣交會的接待工作。
於是日係三劍客皇冠,克羅拉,達特桑,自然而然在1972年後成為公務車選,前蘇聯及東歐國家那些轎車暫彆中國的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