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剛登基時與朱標討論漢朝七國之亂, 認為景帝當太子時把人家吳國太子啪一下送走了,後麵又聽信晁錯的話,是“輕意黜削諸侯土地”, 所以才有那麼大的亂子。
老朱覺得當太子的要“知敦睦九族, 隆親親之恩”,而其他皇子“知夾輔王室, 以儘君臣之義”, 所以後來朱標為畜生弟弟們求情的一些舉動也就說得通了, 大爹愛看。
但大爹也想不到後麵的事,比如北邊藩王們的權力會隨著戰事越來越重。
從“晉王棡、燕王棣,帥師征元丞相咬住……軍務大者始以聞”到“燕王棣督傅友德諸將出塞,敗敵而返”, 再到後麵的出遼東塞與“備禦開平, 俱聽燕王節製”,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的勢力越來越大。
朱元璋死前也削減了藩王待遇,給藩王收入狠狠來了一刀, 但還不夠, 建文帝上位看朱棣他們實在紮眼:叔叔們威脅太大了, 尤其是四叔,我要想辦法搞他們一下。
於是朱允炆開啟了一係列小操作,比如在藩王處設置賓輔和伴讀, 教導藩王子,增立輔臣, 重其職任, 又令“親王不得節製文武吏事”。
他在東宮時就和黃子澄簡單交流過藩王們“擁重兵,多不法”,倆人這麼一琢磨, 從皇太孫琢磨到皇帝。】
……求情就求情,畜生弟弟是什麼意思?觀看者頭上皆冒了個問號,皇室中人想了想,無非就是貪財了點,好色了點,愛玩樂了點,天幕至於這麼說嗎,他一個皇子能有什麼錯!
百姓卻都白了臉,想到那些欺男霸女刮地皮的王族,不由磨了磨牙。
天家的“隆親親之恩”也是建立在他們的痛楚之上,皇室兄弟倒是和睦了,誰來管小民的死活。
朱家皇帝還當過農民呢,生出來的兒子不過如此,其他生下來就享儘榮華富貴的大老爺又能顧惜百姓多久?
朱樉朱棡一人抱著朱元璋一條胳膊,原本還哇啦哇啦傷害他們爹的耳朵,什麼戰功高也不能怪我們,有本事掩蓋不住;什麼侄兒上位對他們動刀子是卸磨殺驢,他們這些守衛大明的功臣很寒心,聽到後麵朱允炆覺得最紮眼的是四叔,陡然生出被忽視的憤怒。
他們不敢對爹削減藩王待遇說什麼,但侄兒這是什麼意思,二/三叔難道還不足以成為威脅了?老四是有點本事,但和自己這個哥哥比起來是不是也有差距?
朱元璋正窩火,一下把老二擰過去:“這種事有什麼好爭的,被侄兒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很光榮不成!沒聽天幕都說了,太子給畜生弟弟求情,標兒的名聲都是你給帶壞的!”
朱樉很不爽:“天幕都說您老當益壯二十幾個兒子了,怎麼就賴我身上了?”
他爹頭都不回:“咱還能不知道你?”
【天子要削藩,臣子們自然踴躍提出意見。當時大明藩王中,作惡多端的秦王朱樉已經死了,晉王朱棡也病死,諸王中年長功高的朱棣自然是削藩路上最大的阻礙。對於如何削藩和處理燕王,朱允炆的臣子們主要有這麼幾個派彆:
第一派是卓敬提出的,對燕王這麼不放心乾脆給他換封地,“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製”,建文帝想了想,不合適吧。
第二派主要是高巍,拿出曆史上非常成功的例子推恩,又引用名人名言賈誼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成功案例和案例分析就在眼前,推恩令現在還被誇千古陽謀呢,不猛猛抄作業還想咋樣?不要學晁錯,主父偃的政策就很好。
再改一改,北邊的藩王子孫封到南邊,南邊的分封到北邊,就是成功的“不削而自削”。逢年過節派人慰問一下,聽話的下詔褒賞之,有不聽話的第一次第二次放過,老不改就廢了,這樣大家都服氣。
朱允炆頷之,嗯嗯,愛卿說得好啊,但朕不聽。
還有一派則是早在皇太孫時期便與朱允炆心意相通的黃子澄。當年的對話他是這麼回答的,“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
漢景帝時的諸侯王難道不夠強嗎,最後還不是都不吭聲了。管他藩王強弱如何,叛逆作亂和忠君順從的道理本來也不一樣。
如今時候到了,君臣相視一笑,都沒有忘記曾經的談話。
於是建文帝大手一揮做出了決斷,那些迂回的都不要,花好些年才能達成目標也太費勁了,就來點痛快的,現在立刻馬上達成——咱們就直接上手削藩!】
聽到第一個提議時,聽眾們或有首肯:既然你對燕王這麼不放心,就給他換個地方,放眼皮子底下盯著總行了吧。建文帝拒絕,大家也不覺得有什麼,確實不那麼完美。
天幕說完第二個提議,帝王將相們紛紛認可,這個也不錯,推恩令跨時代運用,子孫分封已使藩王勢弱,分封地南北交錯更是孤枝無依,無法在一個地方真正成氣候。優者賞,劣者罰,屢教不改則廢,堪稱有理有據。
但朱允炆棄之不用,主父偃眉頭皺得死緊,另有臣子湊過來恭賀,推恩令居然在後世能被讚一句千古第一陽謀,想必流芳百世,真令旁人羨豔不已啊。
身後卻有人哼笑,此人向來厭惡主父偃驕橫,如今得天幕一言,他自等他自取滅亡的一日。
天子在上首平靜坐著,看天幕上與黃子澄交談的朱允炆,看臣子們各懷心思的交遊,最終也隻勾了勾唇。
·
原本還在乾嚎的朱樉朱棡瞬間停了,感情他倆也就比大哥多活了一段時間,甚至沒到侄子動手就死了。朱棡收了聲,騰出朱元璋一隻胳膊,眼神示意朱棣快上去抱著,馬上就輪到你小子了。
他們爹倒顧不上胳膊不胳膊的,隻悵惘片刻,好好的兒子們說沒就沒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濃濃的困惑。
朱允炆固然令人無言,但朱棣到底是怎麼成功的?他死之後留給朱允炆的想必是個完整沒有掣肘的朝廷,開國武將也不會全殺光,新人舊人,總有能用的。
其他兄弟也暗自揣測朱棣還有什麼他們不知道的底牌,是暗中收買許多將士,還是朝中留有內應?藩王與朝廷終究不同。
朱樉目露凶光,天幕說他早死,但詳細死法卻沒提。也許如大哥一樣病死,也許發生什麼意外,也許就是他們這個爹為了給侄子鋪路先動手了。
既然朱棣可以……他暗中瞥了眼老爹,不論自己是什麼時候死的,要是死前能快活一陣,也儘夠了。
朱元璋早叫人過來給老二老三看診,此時正抱臂盯著,老三有些灰心喪氣,老二麼,他爹是老了,但還沒進棺材呢。
【齊泰認為燕王朱棣最強,咱們先搞他,黃子澄表示,先拿燕王開刀沒理由啊,找幾個有錯處的審判一下。
就從周王先開始吧,這個是燕王親兄弟,先削他就是斷燕王手足,建文思考一下說可以,就這麼來。
此時沒有動朱棣其實有軍事上的原因,北地軍力儘在其手,而南方平亂,朝廷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