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遷都 天子戍邊(2 / 2)

還是少年人的燕王沒修煉出臉皮,看天看地就是不好意思看自己爹,他胞弟回憶起天幕曾經的話,偷偷湊到兄長耳邊:“身為四子,我從來沒有勇氣看父親深邃的眼睛……”

爹和哥哥一人給了他一下。

【在四年戰役後,朱棣著手恢複國家元氣,製裁和赦免建文舊臣,讓停滯的國家機器再次運轉起來。

此處又衍生出新的洗腦包如方孝孺的“誅十族”,給李景隆封賞因為對方是早就投奔他的二五仔,打仗時候放水什麼的,都很離譜,都有很多人信,某種意義上朱棣也算洗腦包上長了個人……

Judy Judy,happy forever. 如果永樂帝的輝煌故事到此結束,登基後表現平平,那在後世眼中他也僅僅是個成功篡位的藩王,靠超人的軍事手段得天下,武功驚人是真的,但靖難絞肉機也絕非空話。

自古內戰最令人痛惜,王朝內部圍繞權力進行的鬥爭更是老套得教人生厭,畢竟王權更改這樣的事與小民關係實在不大,普通人想要的是活下去。

但永樂帝的傳奇才剛寫下注腳,遷都北京,五征漠北,平安南,下西洋,組織編撰《永樂大典》,矜矜業業工作幾十年,文治武功都挺牛,絕非所謂“仁宗的征北大將軍”,胖兒子在永樂朝權勢有限。

就是運氣不咋好,《永樂大典》丟失,下西洋中止,兒孫有優點也拖後腿,堡宗更是驚天巨雷炸塌了三大營。

本以為到這就結束能安心躺著了,百年過去,又一次小宗入大宗將朱棣原本的“太宗”名頭換成了“成祖”,嘉靖帝輕鬆一改,老祖宗悲傷五百年。】

這下連二哥三哥都換了種憐憫的目光看朱棣,人生世上豈能無憂,遇上些煩心事也就罷了,但朱棣這群能讓祖宗悲傷幾百年的兒孫還是少數。

朱元璋原想寬慰他,想到這些也是自己的後人,再憶及堡宗做的糟心事,隻想把朱棣尚未出生的兒孫也拎過來教育一通,深覺家門不幸。

他咳了咳,打算等天幕結束就把老徐叫來問

問,早聽說徐家女才德兼備,既有佳婦,他這個當爹的讓他倆培養培養感情,也算提前成就佳偶了。

呂震記性頗佳,正試著將已知信息串起來。

在後人的刻板印象中,陛下在靖難發生前就在府中鍛造兵器,堪稱猖狂,靖難四年一路平推,遇事便有奇異天象來助,靠建文的心軟和李景隆的放水贏得戰事。

寧王是陛下騙來的,攻城是看到高皇帝的神牌才放棄炮轟的,登基後先是喪心病狂地砍了方孝孺十族,後來又成了太子手下的征北將軍。

……怪道後人說陛下是洗腦包上長了個人呢,呂震總覺得天子背上驟然沉了不少,決心以後絕不能再以祥瑞請賀,免得惹陛下不樂。

被臣子揣摩喜怒的朱棣卻平靜。

他以藩王之身登臨天下,擔了許多口誅筆伐,本也不懼這些,隻笑文人麵對他時木訥不敢言,背後卻唧唧歪歪儘寫酸事。

後人誤解又如何?抹不去的終究抹不去,青史自知。

當然,若子孫能再出息些就更好了。君王悵惘,世無一代能成之基業,大典丟失還能阻止,兒孫事便不知天幕會不會細說了,至於廟號……他忍了又忍,還是按捺不住,提前悲傷了起來。

嘉靖朝的朱厚熜心平氣和:“福生無量天尊。”

【先說遷都北京吧,很多朋友不理解,把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