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當年(2 / 2)

“可以可以,所以你父親手上隻有半部的《包公案》,你是覺得餘下的半部應該是在我這裡,所以才來找我的?”王怡真盯著楊顯忠,心裡在思考要不要現在將當年的疑案告訴他,眼前這個人看來是個探查案件的高手,頭腦不錯,父親更是大理寺丞,不但有身份有人手,還對自己的母親很情深,更是執念於那遺物,說不定正是幫著查當年之事的好幫手?

王怡真還在思索,就見楊顯忠也在沉思般的望著她。

王怡真猛然反應過來,若是對方能確認遺物在她手上,那直接找來就是了。大理寺丞這樣的高位,海氏必然當神仙一樣供奉著討好,還有楊顯忠這麼個兒子在,要配王元娘也是一門好親,大大方方來直接借書都行,又何必一開始隱瞞身份,作死的瘋狂試探她懂的多不多,知識儲備量怎麼樣?

“你之前是覺得我手上可能沒有那些東西,所以才試探我,逼我查那案子?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王怡真說道。她是肖婉兒的女兒,肖婉兒的書當初在京城裡大肆張揚的運出了城,全京城都該知道那些遺物的書在她手上,連濟寧伯府都不知道中間出了差錯,為什麼楊顯忠卻要試探她的知識儲備量?

即是說楊顯忠懷疑書並不在她手上……

即是說楊顯忠知道那些書運輸途中出了問題?

即是說……楊顯忠……或者楊家,很可能是當年書籍丟失的知情人?

王怡真激動的站了起來。“你……你父親是不是早知道了當年遺物運出時出的差子了?”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楊儘仁對肖婉兒這麼深情,楊家極可能就是查找遺物的重要線索。

楊顯忠點了點頭,眼神極端複雜的看了眼王怡真,才說道:“當年你先離京,遺物才走,你母親彼時還活著。”

肖婉兒還活著,楊儘仁便不會想那麼多,一般來說女子最危險不過生產,外人誰會想到她都挺過了這生死關,卻在平安之後又死了呢。直到肖婉兒突然病故,楊儘仁才想起來,說好的還有半本書呢?楊家當時去打聽過,肖婉兒除了幾副字畫留給了兒子,餘下的東西都讓女兒帶走了,包括書。

楊儘仁便差人去打聽,王怡真的落腳地一點不難找,但難的是當時王怡真重病,養母惠心閉關絕食為她祈福,按說算著時間,這些遺物該是已經到達了鄉裡,可是卻打聽不到任何的信息,楊家的人麵對著將死的孩子跟一群一問三不知的尼姑,又能怎麼辦呢?即不知道是誰簽收的?也不知道存放於何地?甚至連該問誰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為了半部書的下落去闖人家的閉關的堂?

於是隻有轉而去查當時的王家的總管。楊儘仁想著,庵堂那邊,從沒有比丘尼聽說過這些書的下落,那麼王總管一定是在鄉裡彆處存放物品,並留人看管,找到押送的人總沒有錯吧。

誰知道等楊家的人回了京,王總管卻還老家了,楊家的人一路追到了對言的老家,卻發現人沒有回王家,多年有功的老仆,給了身契放出去養老,這本來也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位說是養老的老人家,卻再回家安排過諸事後,又離開了。楊家斷了線索,又再次想到了當初王總管雇去押送的那些人,這些人是京中一家小武館的弟子,平日裡也替人押送些貨物,鄉裡那條線是走得極熟的,應該也會知道遺物的下落,結果去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家武館太小,在京中經營不好,武館的師傅回鄉,這些子弟也都四散了,竟然當真找不到一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