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包公案》便是肖婉兒借書喻人。
即有對楊儘仁的警告,不要做那**的凶手,她心裡沒有他,誓死不從。
又告訴楊儘仁不要像故事中的書生一般,毀掉好不容易得到的功名,這世上可沒有幾個包青天。
也是隱勸誡他好好奮鬥,因楊儘仁當時正是入職大理寺,大理寺管刑獄重案,肖婉兒是要他做個如包青天一樣的好官。
當然啦,肖婉兒送來的隻有這一則故事,以上種種都是楊儘仁自己分析出來的,並且除了自悟之外,他還讀出了書中另一點暗示,於是就回信給肖婉兒,告知她自己的讀書後的種種心得,並且發誓像書中的書生一樣,一生不娶,隻納妾生子,以示自己的情深。
王怡真:“……”她是不了解親娘讀後是什麼心情了,總之她是有點想跪,這楊儘仁絕對是偏執症患者,鑒定完畢。
楊儘仁那時候是真的想著,若有一天肖婉兒離異或死了老公,自己未曾娶妻,便可以直接接盤了,這種突破了名聲的底限,在自己頭上提前種草的行為,已經是深到骨子裡的深情了,於是肖婉兒便回了一封信,又給了他《包公案》中間的幾則,言說辜負不楊儘仁一番深情,以後不再相見,隻盼他平步青雲,《包公案》的後續已經寫好,等到他成為大理寺丞,便送給他當賀禮。
這幾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反正深思起來,怎麼想都可以。即可以說同意,也可以說再度拒絕,但楊儘仁顯然因為這種暗示生出了新的希望,從此奮發圖強向上攀登,隻可惜那之後三年多……肖婉兒就死了……
王怡真吃驚的問道:“這麼說你是妾室之子?”她看著楊顯忠父親母親的喊著,還對當年事了如指掌,根本沒他想竟然是庶出?
楊顯忠認真的考慮著要不要掀桌,重點在這裡嗎?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母親雖為妾,但父親未有妻啊……楊家當初娶妻時也是正經過禮的,對外也沒說娶的是貴妾,他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是個庶出了喂。
在楊顯忠還在考慮要不要翻臉的時候,王怡真補了一句:“那你父親當真是個正人君子了。”
“嗯。”楊顯忠最後就憑這句誇,還是不翻臉了,畢竟楊儘仁雖然娶的是貴妾,但這些年也是有好好過日子的,側室通房半個沒有,也並不阻止外界將這貴妾誤當大理寺丞夫人,子女的稱呼教養都是照著正室來的,想來百年之後,同墓同碑,也隨便孩子寫了。這些年,大理寺內部行政清明、官員廉潔,他的父親,確實是正人君子。
“他竟然沒有想要續娶我做你後娘……真是個君子。”王怡真點讚道。比起那個平陽府同知來,人品高尚的多了。
“……”這已經是第二次提了,到底多想做人後娘啊?楊顯忠揉著頭道:“咱們繼續正常的話題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