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怡真自打上京之後,一直宣稱從小生活在鄉裡,身邊的人不少,但也沒有誰真的關心到問問她出身哪片鄉野的。
彆人不問,她也不說,因為這實在沒什麼可說的,反倒說出來才讓人覺得不太好。
王怡真自問自己的臉皮也算是厚了,可是這出身之地,她還是覺得能不說就不說的好。
實在是因為這地方其實並不是鄉野,反而算是很繁華之處,但在王怡真心裡,實在比鄉野還不如。
齊魯之地有泰山,是自古傑出帝王旅遊必去的打卡網紅之地,沒事到那裡祭個天封禪的嘛的,給上天標一下自己的功德政績,是很多皇帝喜歡做的事情。
泰山這座山,王怡真在前世就聽說過不少,也算是座名山,是代代皇帝祭天之地,可上達天庭。又祭泰山府君,掌世間陰冥之地,還祭碧霞元君,掌財運、官運、婚姻、學業、健康,又祭玉帝同送子娘娘,說來應該算是道家的道場,可是同時這山上還祭著佛和觀音,就算不在山的好位置上,但山周或四下鄉裡,也有其它菩薩的道場,這麼說吧,泰山上百無禁,不分佛道,就沒有什麼不祭的神佛,你祭誰都行,大家隻劃地盤不爭香火。而泰山各路神仙又沒有什麼是不保的,以至於泰山這個地方,自古便是一片神佛祭壇,不但是齊魯之地,以此為中心,南來北往的客商沒有不來敬拜的,北人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求諸天神佛保,哪怕是南邊的人,並不信奉北方的道,可是因為到了人家的地盤上,也沒有誰敢得罪本地的神仙,所以泰山香火之旺,實在是一大盛景。
因為神佛無欲,世人尊奉,所以在泰山之上,無論是誰,都要吃齋信素的,一派的正經之像,但是人人都為利來,又有幾個香客是真的看破,香客們往往都是男子,而且還常是有錢的男子,禮個幾天佛,哪裡能不想美食美酒美女,便將泰山山腳下一片道觀庵堂,催生出另一種產業來。
隻因為那些香客在山上熬的無聊,下山之後,便想尋個觀樂的場所,而泰山山腳下那些道觀本就清苦,人家上了山掏了錢,下了山自然不會再看什麼道觀庵堂,於是山下的道觀庵堂為了留客,便隻能也比賽似的,裝的高大輝煌,又或接交權貴之家,調教門下弟子進退禮儀,便也不問出身,願意請些懂禮知儀,善應酬交際的人主持,久而久之,在些尼姑庵堂的主持大權漸漸旁落,便命那些年輕女子們蓄發梳妝,著華服佩飾,教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尼姑道姑們即有出家人的莊重,月有俏麗文雅的風度,深得香客垂涎。一時間,這樣的行止竟蔚然成風,不但好些真的姑子就此還俗走上了迎來送往之路,甚至觀堂庵寺同城裡的妓女們還產業了租賃業務,更有甚者,也有不少的人家開始自小收養亮麗的女孩子,細心教導為此用,因此便生成了與大同婆姨、揚州瘦馬、杭州船娘審美行事都截然不同的第四大粉頭幫會泰山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