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件意外,發生於大約半年前。
除了嬰兒期就把屎把尿的蓉蓉之外,王怡真帶大的孩子都稱她為“姐姐”,因為王怡真一向推薦“因材施教”,所以每一個孩子王怡真都會根據對方的特點進行教導,並且庵堂裡孩子其實也沒有那麼多,又因為多數是女孩,所以孩子們大約也就是分為兩個工種,打掃和繡花。
最先出事的孩子,是王怡真手下當時年紀最大的、也是最乖巧最膽小的一個女孩子,這孩子是10歲時家裡送來的,當時王怡真已經12歲,兩個人雖然不是從小長到大,並不太親近,可是那女孩子天生的手巧,王怡真帶的孩子裡,數她手藝超群,繡功了得,她的繡品每件都比彆人能多得幾個銅板,而且繡的又好又快,可以說是王怡真當時的一大經濟來源,所以王怡真也挺喜歡她的。
那孩子在庵堂裡住了5年,她繡花手藝好的名氣漸漸就有些聞名了,說實話,王怡真帶的孩子,就算有繡花的手藝,也不過是貼補家用,最終要吃飯穿衣、想生存下來,還要靠著庵裡掏錢,不過隻這個女孩子不同,她學藝繡花了五年多,手藝已經好到可以自已生存並且為庵裡賺一點小錢了,於是她的家裡人便找了過來。這個孩子並不是孤兒,而是因為家中姐妹太多被送養的那種,如今她家裡見她學會了掙錢的手藝,年紀也能出嫁了,便給她找了一戶人家,於是來庵堂要人。
王怡真當時氣的都想撕了這戶人家,這分明就是借窩養雞啊,把這女孩子當雞一樣養大,能生蛋吃肉了,再討回去,她不想放人,但是那孩子離家時年紀大,對家裡有感情,又一向看不慣王怡真的一些行事作法,願意回去,甚至還同她的家人一樣,疑心王怡真是想拉著她一輩子給庵堂裡掙錢,對於這種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女孩子來說,自己掙錢似乎是件挺丟臉的事情,好像她一個女孩子若不能嫁人生子被丈夫養,那便沒臉見人一般。
那家人鬨騰著要帶人,王怡真總不能也真的說不讓嫁吧,最後那女孩子便被帶走了。
沒想到大約三四天後,那女孩子便又逃了回來,還帶著一身的傷。哭著跪在王怡真麵前求救她一命,王怡真才知道,她的家人哪裡是給她找了人家,分明是覺得女兒長大值錢了,便將這女孩子賣到了姑子那裡。其實她們以前就曾經想過賣這個女孩子,但長相不漂亮,人家都不收,如今是這個女孩子到了可以直接待客的年齡,還有繡花的手藝,能給姑子們做裁衣做鞋,又省一筆費用,人家便又同意買下她了。
這個女孩子不是跟著王怡真長起來的,天生的性格裡很有些三從四德的影子,之前覺得在庵堂裡不如嫁人,可是比起做姑子這種死後要下油鍋的行當來,在庵堂裡又是好的了,被那些姑子打了幾天,也不肯就範,找了個機會逃了出來,便又回來求王怡真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