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兩可之間(1 / 2)

() 怪不得太子妃這麼有忖無恐的認錯,卻原來從頭到尾,那蠟燭都不是彆處來的,而是念園裡本來就有的,歸根到底,甚至是李蘭蘭的母親的原因。二房龐夫人沒有接觸過宣容齋,所以大約並不清楚自己買來的都是些什麼物件,反正是給太子的資金,隻要貴就好,買來的東西也全都扔在念園,讓太子妃和李蘭蘭來用,所以蠟燭的事件,龐夫人和李蘭蘭並不清楚,太子妃做為宣容齋的主人,卻知道的不少。

怪不得她說之前不提,是因為私心。

蠟燭來自她的嫁妝鋪子,丹陽郡主激動起來又見人就咬,她要一提,隻怕也要牽扯進去,所以直到太子最終也被牽扯了進去,太子妃便不提不行了。不……隻怕她不提,除了不想節外生枝,還是想在王怡真提起的時候,倒打一耙。

想想,當王怡真得瑟的說起這蠟燭的事情時,說二房有心害大房時,太子妃輕描淡寫的回一句:“這可不是大房那時候留下的舊例……”呃,光是想象都覺得臉疼。

李蘭蘭被太子妃追問記不記得,臉色蒼白,卻不承認不否認,也就是說,她多少還是記得的。那麼這蠟燭的來曆,就清楚了,宣容齋10年前就有這種蠟燭,是大房就在使用的,那之後二房循慣例,才會一直在用。

太子妃又說:“你若還不信,宋國公府曆年的帳目都收在府中,隨時可查。”

王怡真早就信了。

宣容齋開在10年前,那時候大房尚是嫡出長房,用點香料蠟燭那還不是玩一樣的事嘛,所以呢?

“你的意思是,曉妝拿那梅香蠟燭不但不是要害人,反而是在討好永明縣主了嗎?”王怡真問道。

丹陽郡厲聲尖叫道:“不可能。”這一次她是真的挺不住了。

這麼說的話,豈不是說永明縣主是倒黴催的,人家對她好,她反而無福消受嗎?

“梅花香的蠟燭香氣最為濃鬱,造價最貴,擺放在園中香氣環繞不散,其實是夜宴之用。曉妝不曉得分辨好壞,隻當最貴就是最好的,又不知道縣主不能聞梅花香,便自作主張,拿來討好縣主了。不然呢?隻請郡主想一想,平日裡曉妝是不是時時處處討好縣主,極為熱情?”

丹陽郡主抖著手,說不出話來,是這樣,曉妝的討好,連丹陽郡主都曾聽永明縣主提過,那麼其它平日裡一起玩過的小姐妹又怎麼會不知道。更何況王怡真也說了,曉妝同永明縣主交好,甚至為了她,還害了自己的舊主,她確實有可能拿著李家的好東西來討好永明縣主,卻害了人命。

“曉妝這丫頭,人極為機靈,也很漂亮。”太子妃繼續說道:“我早就有心將她接入太子府了,但她卻一直推拖過幾次,隻說得我喜歡,能身為李家婢女,三生有幸,卻不肯給太子為妾,我隻當她心念舊主,是心疼我,還想著,將她配給侍衛也好,卻沒有想到……唉,”太子妃說著極為幽怨的瞪了太子一眼,才繼續說道:“我寬慰了她,還告訴她這次遊園會,就接她進府,實在怪我,要是我肯多聽她說說,或者將我心裡的打算告訴她,我或許就會知道她另有所愛之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