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兩可之間(2 / 2)

太子妃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完美的演繹出一個深閨怨婦對丈夫的愛恨情仇啊。

因為丈夫太野,所以不得不找心腹丫環來栓住他,可是卻又以為丫環太忠心,不肯與舊主共夫讓主子傷心。太子妃塑造了一個傻白甜的女主人形象,即是怕丈夫傷了心,又是被丫環瞞了情。將太子從草原中摘了出來,又將曉妝的事情,完全從李家摘了出來。

若太子妃說的是事實,那麼豈不是說一切都是意外?

曉妝想討好永明縣主,卻錯害了她。於是害怕之下,便向外院奔逃,她既然已經懷了身孕,那這孩子總得有個父親吧?曉妝逃至外院沒有驚動任何人,也沒有闖門,卻被殺了……

隻說明一點,這孩子的父親就在外院,曉妝向他求救,他卻怕被牽扯,於是殺了妻兒。

整件事沒有什麼陰謀詭計,沒有什麼環環相扣,完全就是一場誤會?

王怡真張著嘴也說不出話來,聽起來合情合理至無懈可擊。

她這才知道女性們開起腦洞來有多大,想象力都能串起一本書的劇情來。最可怕的是太子妃的理想劇情將所有的高門貴戶全都摘了出來。沒有人受傷,沒有人有嫌疑,除了真真實實死了女兒的丹陽郡主之外,沒有人再會受到指責了。

也就是說,下一步就是要在那四個在外院單獨行動的男人中,找出曉妝的情夫,殺了他替曉妝償命就可以結案了?

滿眼望去,大家都非常認可這個說法並十分滿意。太子妃不愧賢良之名啊,幾句話,就討好了在場的人,當然,丹陽郡主除外。

丹陽郡主整個人都瘋了,尖叫道:“你胡說,你有什麼證據?”對太子妃這腦洞,丹陽郡主是絕不認可的,她不允許永明縣主的死,最終止於一個丫環的失誤,就這麼輕輕揭過去,更何況這丫環還已經死了,她一定要有人為她的女兒陪葬。

可是王怡真卻暗歎了一口氣,在心裡放棄了。誰能想到呢?好好一場殺人案,結果變成了天黑請閉眼的遊戲,每個人都在無證據的情況下開腦洞懷疑自己之外的所有人,最終就看誰的劇情最合情合理,同時……誰更有權有勢到沒有證據也能製造證據了。

她知道,太子妃一定有證據,先不說那蠟燭的采購,太子妃既然敢說,在宣容齋和宋國公府裡一定就有據可查,光是那曉妝的情夫,也並不難找啊。

剛剛太子妃話裡說的很清楚,曉妝隻是不想嫁太子,卻說得太子妃看重,做李家婢女三生有幸。這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在兩可之間,即可以說她是想繼續做李家婢,又可以說她願意服侍太子妃,在太子府嫁個侍衛足以。也就是說,一會兒不管那四個人裡誰是曉妝情夫,都說得過去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