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會審(1 / 2)

() 王怡真不懂紀鬆凝哪裡特彆,在她看來,也就臉長的帥點、文武全才些、身份高貴些、對李蘭蘭也算情深,對其它的女子不假辭色,其它的……還有什麼?

好吧,她承認就她進京見過的人來說,隻擺條件,紀鬆凝還真是相親的好人選,可是也太沒出息了些,事事聽從家中安排。

但王怡真懂得,靖安郡主若真的是看上了紀鬆凝,丹陽郡主絕對就會她給惹火了。想一想,自己還拿了丹陽郡主1000兩銀子,說好了盯著靖安郡主和紀鬆凝有無私情,對方卻直接自己找上門來承認了……王怡真突然就不太喜歡這些言辭爽利的貴女了,有些事都不知道遮一遮的嗎?這叫她往丹陽郡主那邊報還是不報啊?

不過幸好,關於靖安和紀鬆凝,丹陽郡主估計也就是有點心氣不順,而她的關注眼,更多的集中在李家,換句話,李奕年在場的地方,丹陽郡主隻怕連她老公是誰都要忘了,光隻是打了個照麵,丹陽郡主的眼神都能將李奕年射死。

本來,永明縣主的案子,就隻她一位死者,查過了她來遊園的前因後果便好,可是因為王怡真腦洞,一下子扯出來了三樁案子,又口口聲聲說這是連環案,所以這案子,便從第一樁,可兒之死,開始查起了。

這案子本來大理寺便也已經查了多日,隻是收獲不多,如今鬨到了禦前,三個衙門一起,那查法就又不一樣了。

首先便是李言義一家,以前死者是普通商戶,他供認人命又十分的爽快,雖然有些疑點在,可是都是李言義一人之詞,要用他來結三條命案也說得過去,因此他那父母都沒有受刑,如今事涉國公府與皇室。

大理寺先是將李言義唯一的親妹妹倚翠從宋國公府中調了出來,以保證他家並沒有親人再受掣肘,又認真仔細的給他一家三口上了刑,這三個人便都開口說了實話,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果然王怡真的腦洞,大半都成了真。

李言義本人在年幼時,曾給李奕年做過書童,妹妹倚翠則在李蘭蘭院子裡做小丫環,雖然李奕年的書童小廝好幾個,李言義也僅是在書房裡打掃個衛生,可是李家重男,而且書童和丫環,地位不同,李家父母當然覺得李言義已經是前途可期,卻沒想到李蘭蘭母親後來看中了倚翠靈活,將她調入了李蘭蘭的屋子裡,又有心將李言義一家當作陪房,李家二房那會兒剛承爵,怎麼好跟大房搶人,立刻將這一家都劃給了大房,雖然說依然還是府裡的奴才,可是人算是大房的人了。

李言義便丟了二房(爵位繼承者心腹)書童的身份,成為了大房(丟爵沒落者)的仆從,為此,雖然大房將他們都消了奴籍,以為他家一定感恩戴德,但其實李言義一家都極恨了大房,言語中常有怨恨,時間久了,連倚翠都覺得是自己搶了哥哥的差事,絕了家裡發達的路子,心裡對李蘭蘭也有所不滿。就像之前李管事說的那樣,有時候,家生子們其實並不想離開國公府這顆大樹。

李言義的心裡,李奕年一直是他的主子,所以他家不但經營李蘭蘭那鋪子並不用心,反而常常拿著鋪子中的東西去討好李奕年,久了,人心都是肉長的,李奕年也覺得他家忠心,偶爾,自己還會去鋪子裡挑些物件。是這樣,碰上了可兒。

可兒資容出色,李奕年喜歡她,但也知道並不能求娶,就算是納妾,隻怕也等不得,大戶人家,婚事重要,光是相看、訂婚等一係列事件,便得一兩年,何況要想納妾,還得一兩年之後,妻子不懷孕才行,萬一懷孕了,就不好開這個口,而且這算開口說要納妾,也該是先納妻子身邊的人,婆婆要是想塞人,還得再一年,妻妾都無孕,這前提條件可有點太多了,可兒卻是已經有了意中人了,其父母也會給她相看婚事,時間不等人啊。

李奕年便想到了一個點子,先將可兒買為奴籍便可,於是找到了太子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