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會審(2 / 2)

讓太子妃出麵,說是太子看中了可兒,想將可兒買入太子府。

為什麼非要太子妃出麵呢?

其實是因為身份。

李奕年是國公府的少爺不假,然而他若要納妾,商戶之女也可以納為良妾,反而簽了身契就成了賤妾。

太子卻是皇家貴人,他的妾也分良賤,但良貴得是官家小姐,商戶之女沒資格,想攀高枝,隻能做婢女,反正都是妾,得了太子的喜歡,貴賤也就沒太大分彆。

李奕年的妾,不論貴賤都是妾,生出來的都是庶子,庶了,就不值錢了。

可是太子的妾,生出來的都是皇子,庶皇子,也是皇室血脈,更何況有一天太子若登了其基,庶出也是親王,甚至……

就是這樣,宋國公名頭大,若是按國公之子納良妾來提親,可兒父母或者還會考慮一下,可是要叫這樣疼愛女兒的小康人家,將女兒簽賣身契賣掉,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太子府簽的身契就不同了,簽身契是唯一能靠近太子的機會,以可兒的美貌,說不定能一步登天。

隻有太子府出麵,說太子妃相中了可兒,才有可能引得可兒父母心動,到時候隻要簽下了賣身契,那麼兩府之間再倒換幾個下人,就十分簡單了。李奕年想靠這樣得到可兒為奴婢,然而可兒隻偷聽到了太子府上門,說是要收她為妾,便同父母大喊大鬨,可兒父母看女兒這種脾氣,想想就算去了太子府,可能還沒得寵就讓錘死了,也就死了心。

其實可兒並不知道,其父母的選擇並不是嫁不嫁她,而是賣不賣她,隻當父母要拿她攀高枝,心中恐懼之下,便賂王正清抱怨,甚至約了情人想私奔,因為可兒父母禁她的足,不是逼嫁,而是看她苗頭不對,怕她真的私奔了。

可兒父母,甚至已經開始找中人,想與莫應家中說親了,隻是兩家以前沒有交情,可兒父母又自覺是女方,不該先提,想引著莫家主動求親,因此很是耽誤了些時間,結果可兒不明就理,便借著做針線活的名義,讓李言義的母親幫著傳話,李言義母親做從中間搭橋,本來想定下日期,引李奕年來行騙奸之事,也就是說,她在中間傳話,其實全都傳的是李奕年的話,誰又想到可兒有一天得了機會,反倒要私奔,於是引出了事端。

李言義如今已經是確定的死刑,又沒有了親人在宋國公府中受製,這會兒巴拉巴拉把一切都說了,聽的在場的人也是全都挺震驚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