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實可兒案的香氣是關鍵,王怡真把可兒之死,一直記在心裡,隨時隨地拉出人來匹配一下凶手特征的,也算不得腦洞,隻不過若昨天沒有王怡真在,那麼就昨天晚上的情況來看,當真是抓不出李奕年的,到時候丹陽郡主當場確定不了真凶,李家二房再將下人組織起來串串供,最後隻怕太子府那侍衛,好大的機率要背這個鍋了。
“至少曉妝去找縣主時,正好是火剛起時……這一點,應該隻是真的巧合吧,我知道的,我都說了。”李奕年歎了口氣,再次低下了頭。
這是今天他認下的第三條人命,更是自己的戀人,未出生孩子的母親,隻怕心裡也不太好受吧。
可是好受不好受的,他把證詞說全了,曉妝有意害人,無意殺人,陰差陽錯,永明身死,他也因為一時的急切,殺了曉妝,事情,就是這樣了。
不過李奕年既然說了,蠟燭是念園舊物,那麼這一點當然也是呈堂證供。
其實蠟燭的事,五天前李蘭蘭就早帶人封存好了,李奕年說的也同樣是真的,這套蠟燭確實是宣容齋中所售,早就存在念園中的,這蠟燭有個雅名叫《花神令》,是十二支一套,每個月一種花,按著十二個月花神,燭上雕什麼花,盒上就繪什麼花,燃起來也是這種花香,非常雅致,正常來說是按著月份,哪個月就燃哪一種花,不過這花神令蠟燭因為實在太貴,除了裝逼又沒多大點用處,卻不像那些粉蠟燭,是常常進貨的。
這花神令蠟燭已經好多年沒有進貨了,最後一批貨,還是李蘭蘭母親仍活著時,進了一整批十二個月。
甚至,官府搜索之下,證明了曉妝都並不是特意挑選的梅花神,因為庫房的管事證明,曉妝在取用這花神令時,並沒有挑撿花色,是庫房管事按順序取用,這一月的花神,正是梅花神。也就是說,曉妝甚至有可能隻是知道永明不能聞梅香,在將這花神令拿到手之後,才生出惡意。
李奕年寫信是臨時起意,藏信送燭則是曉妝按順序取用,那這樣算來,永明之死看著真的與他無關……
可是……
王怡真看向丹陽郡主。丹陽郡主在冷笑。
如今真的是早有殺意,寫信送信這種小細節又怎麼可能會不布置好?曉妝取用的是梅花神不錯,但那蠟燭都蠟炬成灰淚始乾了,鬼曉得永明縣主用的是不是曉妝取出的那一根?
曉妝都能在盒子中塞封信,換根蠟燭很難嗎?
李奕年都能用太子妃的婆子去逼良賣身,借用宣容齋做根新蠟燭很難嗎?
是時候關門放郡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