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以為是母親怕二房貪財,也怕她們姐弟守不住財務,乾脆就舍財保命,但她從來沒有想過,那會是因為她嫁妝中都是皇室正妻才能用的物品,她訂婚給了紀家,用不上那些帶有規製的物件了。
為什麼?
太子同她相差不過四歲,如果李皇後當年真的是看中了她,讓她早嫁二年,又或者是太子多等兩年就是了,為什麼中間又將她訂給了紀家?
還有她的母親呢?女兒的太子妃之位給了二房,不但沒有怨恨,還將嫁妝也拱手獻上?
若說是因為母親被二房蒙蔽,那是不可能的,當日念園裡的劉婆子說了,她兒子曾察覺到父親之死有可能是二房陰謀,這事母親心中知道啊?為什麼卻隻藏了人,卻完全不提報仇,甚至不讓劉婆子告知李蘭蘭一點真相呢。
李蘭蘭心裡一邊亂七八糟的想著,一邊就聽著呂才人斬釘截鐵的說道:
“當初,娘娘是相中了您做太子妃的,這一點,我敢肯定,您隨便找這朝陽宮中的舊人問問便知道,娘娘常將您掛在嘴邊,甚至還起過心思將您抱進宮來親自教養,她說過好多次,你是要同她一樣,母儀天下的人。”
“我……讓我做太子妃……那為什麼又?”
“不知道。”呂才人特彆理直氣壯的說道:“我那時候還不是娘娘的心腹,就隻是個普通的打掃的小丫環,我不知道後來娘娘為什麼改變主意?但我知道的是,有一天,您的母親入宮來,同娘娘說了很久的話,她走之後,娘娘哭了很傷心,還病了一場,嘴裡一再的說‘對不起’,再不久,您的父親就死了……”
“父親的死?”李蘭蘭瞪大了眼。李皇後做了什麼對不起兄長的事情?
“那之後娘娘再召您進宮,便訂下了您的婚事。”呂才人說道:“當初娘娘同紀妃爭的你死我活,可是同寧安伯府紀家卻來往的很好,寧安伯府紀家在涼州還未歸降時,也算是涼國皇室了,當時娘娘給你同紀家子訂了親,還特意的求過了皇上,將來您嫁到紀家,便讓寧安伯舉家遷回原籍,永鎮涼州,因為他家之前一直求著想回祖籍。”
王怡真打斷了一下:“我沒常識我問問啊,永鎮涼州這事……是好是壞啊?是升是降啊?”她第一次聽說紀家竟然還曾是皇族,不過倒也常見,大國嘛,對於歸降的皇族,一般都不會趕儘殺絕,多少也有點優先嘛。
呂才人表示,她一個小宮女,不懂這麼官場的事情。
不過李蘭蘭表示,情況不一樣。
“若是寧安伯在京中沒有實權,那永鎮涼州便是明降暗升,至少他家可以在涼州拿到實權。”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家得趁著涼州未穩定時,便回去,以皇族的身份收攏人心。但當時既然他家是唯一到京中的涼州皇族,隻怕也是人質的作用,那麼便不會被輕易放回。李皇後承諾他們十幾年後回去,大約也是不想她家再得什麼實權,叫他們回了涼州也閒散著。但同時是閒散,在京裡閒不如回涼州散,那裡總歸還有舊部、還有人心,‘永鎮’這個詞,也代表了紀家超然的地位。如果十年後紀家還是閒散人員,那回涼州是個養老的好去處。
“但如果寧安伯在京中有了實權,那永鎮涼州便算明降實也降了,同樣有實權,卻是發配邊疆,即要受中央管轄,又要受中央控製和防備,特彆是這‘永鎮’的旨意,要等十幾年後,等到了我嫁人之後再生效,那時候隻怕涼州的實權都被人分完了,就算名義上說是永鎮,也不過是事代不能離開涼州的一個侯爵罷了。”
如果十年後紀家成了實權的人家,那回涼州就成了流放了。
李蘭蘭說完了笑道:“怪不得紀家拚了命的想要甩脫我。”
記住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