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大殿之上,蕭北霆、王延齡、包拯、龐籍齊齊出列,從童都堂的手裡接過剛剛宣讀過的聖旨,一個個神色肅穆,滿懷激情。
因為剛才楚墨下達了東京城及下轄京畿地區最新的軍事改革方案,包括裁汰驕兵,軍中老弱病殘者,執行楚墨和一眾大臣商討出的新的治軍規策。
蕭北霆是軍中老手,楚墨要他負責士兵的招募、裁撤及訓練工作。王延齡是個政治老油條,和稀泥這活兒是爐火純青,而且楚墨給他一份材料,全是他初登基時,令隱衛招攬的各行各業的人才,經過十年時間,他們在早已成為各行各界的大佬,在本行內地位舉足輕重,也頗有資產,能培養下那些沒地人的手藝,讓有事可做足以謀生,以防無事生非危害社會的和諧穩定。
包拯是開封府府尹,熟悉東京城事務,又公正廉明,鐵麵無私,楚墨任命包拯一方麵是讓他有所助力,另就是充當檢察官的作用,糾察不法不當之行。
至於龐籍龐太師,楚墨覺得,這個經商奇才,陶朱公眷顧的人投身官場真是可惜了,這幾年來,楚墨投資,龐籍二人經營的店鋪工坊,遍及大宋,即便在能商巨賈遍地的江南,北方的苦寒之地,龐籍的商業也是不可小覷的。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吸納無業人員的能力是驚人的。
況且龐太師可是朝中顯貴,地位尊榮,巴結依附於他的官員也不少,這活活一個金餑餑,楚墨可是老早就盯上了。
“望諸卿萬不負朕殷切之望。”楚墨滿懷欣慰,滿懷期待地看著四位卿家,朝廷的頂梁之柱,對他們殷殷叮囑。
“臣定不負皇上所望。”四人齊齊拱手,對禦座之上英明睿智的帝王承諾道。這不僅是對帝王與大宋的承諾,也是他們身為人臣的承諾。
下了朝之後,楚墨出殿立於高階之上,迎著高升的燦爛的太陽,睜著晶亮眼眸,感受著萬丈金色晨光輕撒在自己身上,雙唇綻開冰雪中鮮花怒放般的笑意,享受坐擁錦繡天下的傲然,創立不世之功的慷慨雄心。
“太後,你可要好好保重身體。”楚墨半坐在床邊,看著黃帷羅帳中的年邁婦人,眸中染上一絲憐憫。
“皇上,哀家老了。”劉太後慈祥又悲傷的目光在楚墨的精致容顏上久久停留,自己一心一意撫養長大的皇兒啊,已成長為優秀的帝王了。
“太後,您要看著大宋興盛,看這錦繡江山的,”楚墨的雙手撫上劉太後的手,像對待自己親生的敬愛的奶奶那樣。喉頭滾動一下,又道:“也看著朕。”
“皇兒,”劉太後的眼中湧出淚來,握緊了楚墨的手,仔細端詳著那俊朗容貌。真的和先帝很像,她是如此的愛趙恒,以至於如此地,愛他的皇兒,也是她的皇兒,放棄權柄為了皇兒,臨朝稱製為了皇兒,火燒玉晨宮也是為了皇兒……
劉太後想起那個起初麵容清秀的女子,那個令她不安的女子,眼中湧現更深沉的悲戚。福薄之人,哪裡配為禎兒的母親?
“太後,無論如何,都是你把朕撫養長大的,養育之恩勝過一切。”楚墨感受到劉太後情緒裡那種無助,不由得安慰她道。這具身體的血脈,與他無關,他隻在乎劉太後,劉太後才是陪伴照顧教養他楚墨長大的人。
“皇兒,哀家會陪著你,看你開創盛世華章。”劉太後感覺心中的鬱結散去,此生唯有那事令她後悔。可禎兒這樣說,她又不後悔了,她是禎兒的生身母親又如何,禎兒親近的還是她,何況李妃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劉太後乖乖任楚墨喂藥,看著他清朗眉眼間流露出的銳氣,心中欣慰,禎兒不遜於太祖皇帝。她信禎兒能完成祖宗未竟的基業,成為一個不朽的帝王,流芳的明君。
劉太後心中認為已死的那人,卻雙目已盲,以包拯遠親的身份被接進了開封府。
“太妃娘娘的安全就有勞展護衛費心了,府衙中雖戒備森嚴,但還是要萬分小心。”包拯端坐於椅子之上,對站在桌案前的展護衛殷殷囑咐。
“大人放心。”展昭仍以平常的口吻對包拯道,這位流落民間的太妃娘娘在他看來,並無什麼不同,仍是一個和藹慈祥的老夫人。
“公孫先生,哀家的眼疾可否治愈?”包大人剛領著展昭進入廂房去拜訪太妃娘娘,便聽到李氏對坐在桌對麵的公孫先生滿懷擔憂的詢問。
“學生遍閱古籍,方知老夫人的眼疾乃是假盲,隻要經過針灸和藥物治理,很快就可痊愈,隻是希望老夫人保重鳳體,不要再垂淚哭泣。”公孫先生以醫者的仁心仁術,告誡李氏診療結果。
“是包卿嗎?”李氏敏銳的耳朵捕捉到了包拯的腳步聲,頭微微往門口方向偏了一下,開口問道。
“包拯參見老夫人,”包拯一撩袍子下擺,拱手對李氏請安,待李氏言一聲“包卿免禮”,又指著展護衛望了對李氏介紹道:“老夫人,這是展護衛,負責您的安全。”
對於展昭的行禮,李氏理所當然地矜傲地點點頭,並沒有搭理展護衛,反是有些焦急地詢問:“不知包卿打算如何查案?”
“臣打算先從南清宮八王爺入手。”包拯略一思索,還是將自己與公孫先生商議的辦案思路告知了李氏。
李氏臉色有些不悅,她已經拿出了玉晨宮李妃的金丸,包拯已經證明了她的身份。她的皇兒位至九尊,而劉後那個賤人卻坐享太後尊榮,奪去她的皇兒,代替她享受了那麼多年優渥富貴的宮廷生活,卻讓她流落民間乞討為生,成了一個臟臟破破的老婆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包拯,這正直之官,這天子近臣,卻不能將她立刻送進宮去。她如何能容忍?能忍得下這口氣?
還有,她明明是皇帝生母,理應為太後之尊,卻被這包拯稱為老夫人,真是令她惱火!
“老夫人,此案經年日久,還望老夫人多多忍耐。”包拯保持著臣子的謙恭,極有耐心地勸告。
又是忍耐?!李氏心中更加窩火,但也知道自己此時此刻全依仗包拯,隻好道:“哀家知道,包卿不必再言,你等且退下吧。”
包拯三人隻好告彆退下,一行三人慢慢走回書房,公孫策小心觀察著包拯的臉色,猶豫著問,“大人,李娘娘她脾氣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