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父陳母滿臉笑容,把禮品逐一提回家裡放好,又用塑料袋裝了兩袋水果出來遞給牛嬸和王嬸,“你們帶點蘋果回去嘗嘗,阿珠也是的,太大手大腳了,一下子就寄了兩箱回來,也不知道吃到猴年馬月去!”
陳曉福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像根不起眼的雜草似的,說說笑笑的人們,根本看不見他的存在。
大妞和小寶各捧著一隻大蘋果走到父親身邊,大妞把蘋果放在父親嘴邊,“爸,你咬一口,姑姑給我們買的大蘋果,可甜了!”
小寶哢嚓哢嚓咬著脆口蘋果,一邊吃一邊用大眼睛盯著父親:“爸,你要努力掙錢啊!明年也給我們買大蘋果啊!”
陳曉福底氣不足地應了聲好。
午飯時候,陳曉珠打電話給陳母,語氣平靜地告知今年不回老家過年。
陳母往常一聽到女兒這種不冷不熱的語氣就來氣,現在卻不敢生氣了。她略帶討好地說道,“哎,好,那你們在市裡頭也好好過年,熱熱鬨鬨的。對了,阿珠,我收到你買的東西了,真是的,買這麼多,多費錢啊!哎,我跟你爸都喜歡得很!阿珠,我跟你爸殺了兩隻雞打算給你寄上去,你發一下地址給我吧,都冰凍好了,下午寄出去,明早你就能收到了。”
這次電話,陳曉珠幾乎沒怎麼說話,都是陳母絮絮叨叨地說,話裡話外都透露著小心翼翼。
放下手機,陳曉珠悄悄鬆了一口氣。同時心裡也覺得有些悲哀——當初的她多聽話多關心他們啊,可是他們從來都不放在心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大哥身上。現在她已經不乞求他們的愛了,他們卻主動把目光投在她的身上。
也許是因為,他們終於知道,兒子靠不住,還是要靠女兒。
第二天早上,陳曉珠接到快遞信息。她把快遞拿回家,打開一看,兩隻色澤好看、肥瘦勻稱的大公雞躺在裡邊。把大公雞拿出來後,底下還放了兩個塑料袋,裡邊裝著殺好抹了鹽的魚。
劉父劉母不知道親家和兒媳婦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看到親家寄了快遞過來,不住嘴地誇讚:“阿珠你爸媽也太有心了,知道我們不回家過年,還趕在大年三十給咱們寄了雞和魚,哎,真是多謝他們了!”
*
一轉眼就過了幾年,小曲奇都上幼兒園大班了。
這幾年間,劉家和陳家的生活都很平靜。
先說劉家。劉父關閉了他的小飯館,到兒子的湯店裡幫忙做粽子、香芋糯米飯,後來又在顧客的建議下,陸陸續續推出一些新品,比如夏天爽口涼皮涼麵,冬天烤番薯炸燒餅。
劉母在陳曉珠開的第一家蛋糕店旁租了一個小鋪麵,開了個理發店,因為收費合理,除了學生們這個消費群體,還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們。不過她也沒有因此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當學生放暑假時,她就會去報班進修,現在她的理發店囊括的業務可不少——單剪、洗剪吹、直發、染發、護理......
現在劉父成了兒子發工資的人,劉母成了自個開店掙錢的人。劉父對劉母的態度也越發有耐心,劉母嘗到了甜頭,更加堅信女人必須有事業能掙錢才過得好。
劉楠的湯店已經向外市發展,不再局限在G市。雖然加盟店越來越多,但是湯水的味道並沒有變差。他跟早年合作的互相信任的幾個攤檔老板一起組建了一個湯包廠,加盟店隻需要提前下單把湯包運回去,進行二次加工就能銷售營業,比之前運輸成品湯水要便利許多。
陳曉珠和王知露開的蛋糕店也更多了,大多都是圍繞在學校周圍,給學生們提供物美價廉的蛋糕點心。有許多學生習慣了店裡的蛋糕價格,等到他們畢業到彆的地方工作,他們驚詫地發現,這麼一小塊蛋糕居然要這麼貴!這個價格,在學校邊上的那個珠珠私房蛋糕店裡都可以買兩三塊了!慢慢的,珠珠私房蛋糕店也因此出了名,吸引了更多的顧客。
上大班的小曲奇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在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張婆婆的照顧陪伴,在學校有許多可愛的小夥伴和溫柔的老師們。她最大的煩惱,可能就是爺爺奶奶老是問她最愛誰吧。
陳家這幾年也有不少變化。陳父陳母在他們四五十歲的時候,把自己的老觀念給扭了過來——女兒不比兒子差,不能老寵著兒子,不能老向女兒伸手,做父母的,就該一碗水端平。
陳曉福沒了父母的偏愛,父母和孩子都壓在他肩上,促使他慢慢成長。他學會省錢了,學會關心家人了,學會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了。
大妞和小寶到鎮上上學之後,他們的生活也逐漸恢複了平靜。也許是經曆了那一遭,這兩個孩子比過去也堅強獨立不少,學習上也更勤奮認真。這不,大妞小學升初中的升學試,直接考上了縣裡的重點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