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十月,水春寨小學迎來了五位支教老師。
三男兩女,他們個個和苗人不一樣。女老師穿著漂亮的連衣裙,高跟鞋,男老師是時尚的牛仔褲,格子衫,一個個看起來十分精神漂亮。
彼時石黛阿爸又外出賣木材了,阿媽跟著其他苗人去深山找草藥,於是石黛被寄養在外婆家。外婆家就在水春寨,上學方便了許多。
升旗儀式上,周校長向同學們介紹了這五位老師,還說:“以後大家要好好讀書,要像這些老師一樣接受更好的教育,讀書才是唯一出路。”
知道啦知道啦,這句話聽得同學們耳朵都起老繭了。
石黛聽不太懂,隻知道這幾個老師是從大城市來的,他們都是好人,否則怎麼會到願意進山教他們寫字呢?校長也說了,要愛戴他們,尊敬他們,他們的無私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石黛的班級分到了一個女老師,姓段,長得可好看了。
段老師第一天上課,做了自我介紹,但是她沒有馬上教同學們書本上的內容,而是拿出一張紙:“同學們,你們也把紙拿出來,我教大家折千紙鶴。”
可是同學們沒有紙。
段老師又說:“可以從作業本上撕一張下來。”
作業本一毛錢一本,平常同學們都省著用,於是有的撕了,有的沒撕,石黛有很多作業本,都是阿爸給她買的,所以她撕了。
段老師發現有的同學沒撕以後,問到:“這幾位同學,怎麼沒撕呢?”
同學們都不說話。
其實一張紙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閉上了嘴。沒有人敢開口,也不知道怎麼開口。在同學們眼裡,本子真的很貴,有的沒錢買,還是周校長自掏腰包給大家發的。
段老師見大家都安靜下來,很迷惑:“怎麼了?”
最後還是石黛開口:“老師,他們沒有錢買本子,不敢撕。”
山裡的小孩,在山裡野,可麵對陌生的老師卻變得膽小起來。因為阿爸平常教育的緣故,石黛才敢舉手說話。
“原來是這樣。”段老師終於反應過來:“沒關係,我這有紙,沒有的同學都上來拿。”
一張普通的紙,經過幾次折疊以後變成千紙鶴。同學們都很開心,漸漸活躍起來。有人還把折的千紙鶴給段老師看:“老師!我的小鳥也折好了!”
段老師糾正:“這不是小鳥,是千紙鶴。”
同學:“長得和小鳥一樣。”
經過這件事,段老師似乎明白了許多。下課的時候,她和其他支教老師聚在一起,道:“這裡和我想象的還是不一樣,我來之前已經做好準備,但是真沒想到他們連一張紙都舍不得撕,我之前還是太理想了。”段老師說著說著有些哽咽。
另一個老師也說:“我問了他們,每天零花錢有多少,才知道他們是沒有零花錢的。自己帶了飯和辣椒醬,要走十幾裡山路過來上學。”
“我學生說,這個操場是他們和校長一起砌的。”
幾個老師說著說著,便隻剩歎氣。
你聽到的、聽說的,遠遠不如親眼所見來得震撼。
周校長很是待見這幾個老師,來之前就給他們打掃好屋子,又讓同學們摘了一些野花放在裡麵。以前學校早上上課,下午搬石頭或者除草。現在為了支持這幾個老師,把所有時間都留給他們,同學們既不用搬石頭,也不用種蔬菜了,許久不上的自然課也排上日程。
這是周校長唯一能做到的。
對水春寨小學有了初步認識後,支教老師們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混熟以後,課堂也活躍起來,除了主要課程語文數學,老師們個個十八般武藝,唱歌、跳舞、做遊戲,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石黛也很喜歡她的段老師,她的高跟鞋雖然偶爾會插進泥土裡,但她還是最好看的人。
外婆今天炒了隻雞,石黛分到一個雞腿,她端著碗坐在門檻上吃飯。正在啃雞腿的時候,段老師和其他兩個老師從門前經過,石黛見了,跟他們打招呼:“段老師。”
一年級的同學大約隻有二十幾個,段老師雖然隻上了三天課,但是對石黛還是有印象的。一來她是全班年齡最小的孩子,二來她是全班同學穿著最好的。石黛雖然也穿苗衣苗鞋,但她的衣服不像其他同學一樣洗得發白,反而還精心繡花。
“黛黛?”段老師停住腳步:“你家在這兒呀?”
“這不是我家。”石黛說:“這是外婆家,我家在廬寨。”
段老師又問:“那你怎麼住外婆家?你爸媽呢?”
石黛:“我阿爸阿媽出去乾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