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輅揣著王安石寫的親筆信,按照王安石給的地址去拜訪程頤。
程頤確實收拾得差不多了,正準備回洛陽老家去。聽人說蘇輅來訪,他略一思量,發現這名字有點耳熟,應當是從兄長程頤那裡聽說過。
讀書人大多熱愛交遊,程頤沒有猶豫,出門將蘇輅迎進屋。
乍然見到蘇輅,程頤有些訝異,因為蘇輅年紀著實太小了,才十來歲的年紀,哪怕他比同齡人要長得快些,站在體格健壯的金剛身旁還是不夠看。
“程兄。”蘇輅麻溜地喊人。
相攜入內後,蘇輅就開始和程頤聊感情和夢想。
他與蘇軾同輩,蘇軾與程顥同輩,而程頤與程顥又是同胞兄弟,四舍五入他們就是一輩人,蘇輅套起交情來一點都不含糊,二話不說先把關係拉近了,又把高帽一頂一頂給程頤戴上,說他老師王安石、司馬光他們都十分看好程頤!
程頤就沒見過這麼能說的。
蘇輅又給程頤講起自己近日來的見聞,說當初一位老前輩苦心創立金水書院,卻毀於不肖子孫之手,著實讓人痛心。老前輩的二兒子有心改變書院困境,卻苦於無人相幫!
任何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仁善之心的人,聽到有人處於這樣的困境之中,都會想要伸手幫扶一把吧?
接著蘇輅才給程頤講起自己的書院發展計劃,他準備掏出一筆錢來作為助學金,尋訪金水書院一帶的村莊有多少失學青少年,給予他們第一年免費入學、第二年按考核成績進行學費減免的入學優惠!
對於京畿之地的百姓來說,大部分人家都挺有錢,壓根不缺這個優惠,肯定寧願自己掏錢也要把孩子送去更好的書院,所以基本可以保證這筆錢可以幫助到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比如那些不被家裡看重的孩子也至少可以讀個一年書,不至於當個睜眼瞎。
程頤有些動容。
程頤並不是一個超脫物外、潛心搞學問的人,正相反,他非常關心時政、非常關心天下大勢,也非常想一展自己的抱負。早在十八歲那年,他就曾經嘗試著上書官家,針砭時弊,兜售自己的治國良方,可惜官家並沒有搭理他。
近年來的科舉失利讓他有些難受,叫他萌生出了返還故鄉、安心研究學問的念頭。
可是現在一個半大少年在他麵前娓娓而談說起自己準備要去做的力所能及的事。
按照蘇輅的說法要是金水書院一年能幫一百個孩子,十年就是一千個這一千個孩子背後又有著一千戶人家一個小小的改變,可以影響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個人的力量固然是渺小的可有的時候正是這點渺小的力量,推動著整個社會向前邁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程頤說道:“講學我倒是沒問題就是不知你所說的新課程是怎麼回事?”
蘇輅猛忽悠一通,為的就是說動程頤。見程頤答應了,蘇輅立刻掏出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部分教材給程頤看:“您瞧瞧,這內容可簡單了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挑其中一項課程來教要是沒興趣也可以隻講授孔孟之學。”
程頤收下了教材。
蘇輅見好就收,沒再往下忽悠,辭彆程頤去找彆人要幫手去。
一個休沐日跑下來,許多人都知道蘇輅到處挖人去盤活金水書院的事。
麵對蘇輅全麵展開的挖人攻勢,所有人心裡隻有一個小問題:金水書院是哪蹦出來的?
蘇輅這個牽頭人此時正癱倒在院子裡的躺椅上一晃一晃地仰頭欣賞著天上那輪皎潔的秋月。
沈林坐在旁邊翻看著蘇輅一天的收獲,裡頭是金水書院未來夫子們的名冊這些人教學能力如何還不知道,舉薦人一欄可真是叫人歎為觀止。
尋常人能和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說上話就很了不起了蘇輅居然還能讓他們幫忙舉薦夫子人選!
有這些人幫忙開口,就算對方心裡不太看得上金水書院怕是也不好拒絕蘇輅的邀請吧?
沈林一開始隻覺得蘇輅不尋常現在看來豈止不尋常。
即便是在朝為官的人都未必有蘇輅這樣的人脈!
蘇輅可不知道沈林複雜的想法。
他癱夠了坐起身來拿著自己那杯奶茶噸噸噸噸。
等瞅見沈林一臉複雜地在那翻來覆去地翻看名冊,蘇輅好奇地問道:“都看半天了,你還沒看完?”
沈林見蘇輅滿臉稀鬆平常,壓根沒把自己逮著朝中諸多大人物挨個薅羊毛的行徑放在心上,便也沒把自己壓力頓生的事說出口。
既然蘇輅敢把事情交給他安排,他哪有不敢接的道理。
沈林說道:“明兒我就到金水書院去,有什麼事我會讓人回來通知你。”
蘇輅就喜歡沈林這樣的爽快人。
蘇輅點頭說道:“行,明兒我讓人送你過去,你先幫我盯著書院翻修的事兒。負責翻修的管事是我們興隆炭行的人,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你隻管吩咐他們去做就好。”
兩人商定之後,沈林便回房去了。
回到房中沈林沒睡下,而是坐在窗邊看著屋外的夜色。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沈林的手擱在自己腿上,撫觸著自己沒有知覺的下肢。他從小得了腿疾,雙膝一下使不出力氣,不管是父親還是阿姊都對他分外關心,可他知道他想要的不是這種將他區彆對待的關心。
他比誰都更想證明自己,也比誰都想被當做正常人對待,而不是處處顧忌著他的想法、時刻擔心他能不能照顧好自己。
他想要的是彆人提起他時不會隻說“可惜了他的腿走不了路”。
像蘇輅這樣就很好,他並不需要被人區彆對待。
相比沈林的輾轉與期待,蘇輅又是沒心沒肺地一夜好眠。他的抄書大業進展飛速,到八月初便把整套基礎教材搗鼓出來了。
教材這玩意不好私自印刷,蘇輅又悄悄去走了一通後門,拜托國子監那邊加快審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