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旁支與主家(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5142 字 10個月前

斐潛要離開河洛,有一個地方是必須要先麵對告知的,那就河洛斐家的家主。

反正招呼打一聲,人家也不會抱著大腿不讓你走,如果不告而彆,在這個漢代非常講究禮法的士族圈子裡,基本上就等於給自己一生貼上了狂妄之徒的標簽了,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

世家這個東西,自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形成,一直到了唐宋年間才慢慢勢力消退,到了明朝科舉製度的真正施行才宣告了世家正式退出曆史的舞台。

而在明朝之前,每一任的帝王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直麵世家的,離不開世家,又要用各種方式限製打壓世家,不過真正玩的轉的把世家壓製的服服帖帖喘不過氣來的在曆史上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而已。

終結漢代為何一直陷入外戚和宦官的權利爭奪的怪圈,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世家。在這個時代,世家大多數時間還是向善的,指引著國家的方向,但是牽扯到家族利益的時候,往往又會做出一些損害國家的事情來。因此,幾乎漢代的皇帝首先打壓世家就是依靠外戚,然後看到外戚勢力不受控製的時候又拉起了宦官來壓製外戚,宦官勢力龐大了就再利用世家的清流來清除宦官。

如此循環,導致曆朝曆代中唯有漢代的外戚最出名,比如牛人霍光、衛青等等,也有還比如窩囊的竇武、何進……

在漢代高舉著打到世家的旗號跟世家對著乾是行不通的,就算有著超越千年的知識和見聞,能趨吉避凶料敵先機,也幾乎是做不到的。畢竟在這個時候,世家大部分是掌握著最先進知識的一部分人,治理國家還是要靠這些世家子弟,而絕大多數普通百姓,彆說認字,連數數都不行,你怎麼能讓這些文盲一下子懂得治理國家呢?

斐潛隸屬於河洛斐家,是源於秦。

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非子。秦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便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後由裴又分出棐、斐等支家,逐漸演變而成。

斐家此支在洛陽紮根已有近百年,雖然沒有出過什麼三公之類的大員,但是朝中官員、地方太守和郡守是出任過不少的,因此當時斐潛被舉孝廉,多少也有些地方官員知道此關係的情麵在,反正地方大郡年年都有舉孝廉的政治任務,拿出來討好一下洛陽的這些世家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斐潛感覺就跟後世到了一個地方拜見地頭蛇似的,而實際上,世家也基本上和地頭蛇的性質差不多。

斐家本屆家主名敏,斐敏,字子浩,按照輩份來說,應該是斐潛的叔叔一輩。

斐敏時任諫議大夫,專掌議論。為光祿勳之屬官,秩六百石。雖然官位沒有像三公那樣顯赫,但是有單獨上奏的權利,所以也算是重要的官職之一。

斐敏身穿一身錦袍,留著三捋胡須,方正的臉型,身形略略有些發胖,神情嚴肅,不苟言笑,很有一副威嚴的模樣,進來廳堂,連正眼都沒有看在一旁拱手肅立的斐潛,待正衣冠跪坐在廳正中席後,方才好像突然看到斐潛一般:“賢侄彆來無恙?”

還好,是以賢侄稱呼的,說明斐敏定下今天主要基調是還可以論親情的,如果是以少郎官為稱呼的,那就是擺明公事公辦拒人千裡了。

漢代禮節真心累人,遇到一個當官的家主就更是累了,斐潛心裡暗自嘀咕,不過禮儀還是做到位的,便垂目行禮回複些客套話。

在漢代,晚輩或是下屬在回答長輩或是上級的時候是不能抬頭對視的,除非長輩或是上級有明確要求,回答之時,目光最高隻能看到對方胸部位置,回答完畢後目光要下垂至地麵,直視對方雙目不是挑釁就是要乾架了。

寒暄過後,便是戲肉來了。

待聽到斐潛有意離開河洛,南下荊襄遊學的借口之後,斐敏微微拂須,仿佛陷入了回憶,“汝父,子昀也是極好學問,博聞強識,當年遊學齊地,也是一段佳話……賢侄有汝父遺風,欲精進學問,子昀若是有靈,定也感到欣慰,不過……”

斐敏話頭一轉,“不過汝若是遊學,那麼子昀所留共計百餘卷藏書要如何處置?這一路山高水遠,況且現在世道不平,若是不慎損壞遺落,豈不是抱憾終身?”

“叔父大人所言甚是,若依叔父之意?”

“若依我之見,不若賢侄將子昀所遺暫寄叔父家中,待賢侄遊學回來,再還與賢侄,如此一來可減輕賢侄奔波之苦,二來也可保全子昀遺存無憂,賢侄你看如何?”

斐潛沉默良久。

他知道所謂暫存隻不過是個托詞,一旦交出就彆想著能夠再要得回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