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代,知識就是無價之寶,而作為知識的載體書簡,有著絕高的地位。
這些藏書在古代代表的可不僅僅是書籍,更代表的是一個家庭的底蘊,是一種傳承,一卷書簡價值千金不為過,許多寒門弟子甚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換取一卷書簡。
河洛斐家家主斐敏一方麵是看斐潛年幼可欺,另外一方麵再加上斐潛家中尚未有後,後繼無人,作為斐家家主,當然責無旁貸不允許家中所學旁落。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藏書太值錢了,他作為家主,家中也僅僅藏有八百出頭不到九百卷書簡,斐潛這小子居然就有百餘卷,豈不明珠暗投,若是能取來,他就可以號稱有千卷藏書之家了!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稱呼!
斐敏原本就垂涎,現在斐潛竟然自己送來門來給這麼好的一個借口,豈能輕易放過?
斐潛心中不由得感歎,這就是所謂的世家啊!在世家眼裡,先家再國,家在國先,時時刻刻都家族利益高於一切。
無奈,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更何況斐潛隻是作為旁支,更是沒有過多的說話權利,家主能夠親自接見並親口以一個“暫存”的借口來索取,已經是看在多少有些親屬關係,當然更重要是看在那麼多的藏書麵子上了,若是普通寒門,甚至可能指派一個家奴登門了事。
“善。叔父大人所言甚是,但……”斐潛知道這種事情自己絕對無法拒絕,不過也不能給的太痛快,讓這些家夥看輕了,“但家父生前最愛齊論,常常愛不釋手,不孝子睹物思人,不忍離分,是無論如何也要帶在身邊的。”
真以為我斐潛好欺負?最值錢的齊論不能給!
總所周知,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焚書坑儒,把儒家的人殺得七七八八,到了漢代,風水輪流轉,輪到儒家風光起來,漢武帝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朝野上下獨尊儒家,廢除百家,許多百家弟子不得已轉學儒學,而堅持不改的則被殺的殺,抓得抓,更多的被驅趕發配到了邊疆。
到了現如今東漢末年,儒學就是唯一能登上朝廷的學問,而儒學最重要的學術著作就是《論語》。
《論語》自戰國前期成書問世以後,因口口相傳再手抄筆錄輾轉反複,字句往往有所差異。西漢末年,漢成帝帝師張禹以《魯論》為主,結合《齊論》編定的《張侯論》,有21篇。
《齊論》就是斐潛父親當時遊學齊國收集到的,雖說隻是殘篇,但在當時的儒家眼中,價值也是連城,千金不易。
“這……這……”斐敏顫抖的胡須,很是不舍,但是斐潛把“孝”字大旗高高舉起,總不能讓斐潛不儘孝道,那豈不是違背了儒家最根本的思想道義之一麼?
“賢侄就留三五卷在身邊,也算是可以了吧?”斐敏仍然不死心。
斐潛堅定的搖搖頭。
“唉,也罷,就依賢侄。”斐敏雖說遺憾,但是大部分能搞到手,不用撕破臉皮,也算滿意了,畢竟斐潛也算是斐家之人,鬨得太過引人恥笑,隻是可惜了,不能全功,“那不知賢侄何時動身?”
意思就是我啥時候去你家拿書啊?
“小侄受崔家之邀,恐有些瑣事未了,待過此間事了,月旬便動身,屆時定會告知叔父。”——崔家可能會找我麻煩,麻煩搞不定我也走不了,如果你能搞定,那我就最多十幾天,我走的時候會通知你的。
“崔家,可是城北崔家,吾知已。賢侄此去山高路遠,叔父也沒什麼可以贈於汝,唯有備些盤纏,望賢侄切莫推辭,算是叔父預祝賢侄一路平安,學有所成。”——行,我幫你搞定,給你點定金,不許反悔了,就這麼說定了。
當斐潛帶著五百金離開河洛斐家的時候,就意味著完成了和斐敏的交易。這就是旁支的無奈,就算此次斐潛不答應,斐敏也會另尋他途,不過到時候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和和氣氣了。
旁支斐潛交出了藏書換取了主家斐敏給予的一定範圍內的自由和保護。
如果斐潛將來沒什麼發展,那麼這些藏書就一去不返,當然,若是斐潛那一天得勢了,這些藏書甚至會雙倍的返還回來。
這就是世家,家主有很高的權利同時也有責任帶領整個家族健康發展,旁支許多時候就是在無形中被主家所剝削。當然若是主家不力,那麼世家中的長者就會舉行會議,罷黜家主,另選從其他的旁支中選取賢能代替家主,而原本的家主一脈的財富就會被蜂擁而至其他人所瓜分,從此沒落。
世家的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之下的,掩蓋的是血腥殘酷的弱肉強食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