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1章民望(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11621 字 6個月前

在一個人麵前講話和在十個人麵前說話,亦或是在成百上千人麵前說話,都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原本斐蓁是想要說『民』的,因為這也是他父親斐潛說過的,甚至連底稿斐蓁都事先擬好了……

『民者,天下之本也。自古中興之治,莫不以民為重。夫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民之所惡,天必去之。是故明君在位,必先安民……』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斐蓁忽然覺得他說這些,沒什麼意思。

他喉嚨咕嚕了一下,然後揚聲而道:『天下難安,賊逆該死!』

眾人皆是一靜。

斐蓁心中有些發慌,可是依舊按照他當下的想法喊了出來:

『天下躁動,賊盜猖獗,禍害萬民,罪大惡極!』

『逆賊罪惡滔天,實乃天下之害。其行之惡,敗壞人倫,罪不容赦,依律當誅!』

『今以正律,誅殺賊逆!以正天下之風,以護百姓之安!』

『天下有賊,儘斬之!天下有逆,儘除之!』

『除賊祛奸,吾等責無旁貸!』

『為長安有安!』

『為大漢永康!』

喊完了,斐蓁有些氣喘……

風吹過,靜悄悄。

斐蓁有些慌。

左看看,右瞅瞅,心中猛跳,覺得似乎自己演砸了場子……

似乎經過了很長時間,也似乎就像是一兩個呼吸,便是有人高聲大喊起來!

『公子威武!』

『驃騎萬勝!』

『為長安有安!』

『為大漢永康!』

『萬勝!』

『萬勝!萬勝!』

『哦哦哦……』

在震耳欲聾的呼喝之中,斐蓁仰著頭,昂然而過。

戰馬踢踢踏踏。

旌旗飄飄搖搖。

陽光照在了斐蓁臉上,暖暖的。

斐蓁偷偷呼出一口長氣……

還好,還好。

……

……

歡呼聲,宛如浪潮一般,轟然在長安之中響起,然後擴散開去。

無數的男女老少的聲音合成了一處,像是一個奇妙,混亂,卻又充滿了韻味和統合的綜合聲部,在吟唱著詠歎調。

兩百甲騎,牢牢的將斐蓁簇擁住,護衛著他向驃騎府衙之處而去。

而在斐蓁身後,其他的驃騎兵馬也漸漸在收攏隊列,然後將那些抓捕的賊人羈押至牢獄之中,交由有聞司大理寺進行審問。

而此時此刻,在長安之中的官吏,則是在荀攸的帶領之下,在驃騎府衙門前,恭迎斐蓁。

昨夜的紛亂,似乎猶在耳旁,可是今天太陽一出,便宛如烈陽照在了殘雪之上,轉眼之間就像是混沌儘去,秩序井然!

隻要稍微有些腦子的,也都明白昨夜莫名的這場鬨劇,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無數人懷著各種心情,以各種目光看著緩緩而來的斐蓁。

如此一來,關中局勢穩矣!

不少人在心中喟然長歎。

這家夥何德何能啊……

可偏偏今日如此,便算是坐穩了驃騎嗣子的位置!

真是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場的眾官吏,哪一個年歲不是在斐蓁之上,可是就連荀攸都在前頭恭敬而立,其他的人那個有膽去亂言亂語多嘴多舌,在行動有任何的差池?

之前驃騎久駐河東,又有曹軍大舉而伐,關中之內大大小小的消息漫天飛舞。

現在好了……

誰讓斐蓁有個好爹呢?

在百官前列,依舊是臉色淡然,似乎什麼都沒做的荀攸。

要是這心理素質差一些的,說不得現在就是傲然宣稱自己是在這樣的布局當中有多少功勳,要將這些事項全數都記在自己帳下,然後好以此來邀功請賞,可荀攸卻是微微笑著,既沒有激動的神色,也沒有做作的模樣,宛如尋常。

見到了斐蓁出現在府衙前街,荀攸便是帶頭前迎而拜。

斐蓁也連忙跳下馬來,急急上前將荀攸扶起,然後又是讓其餘官吏起身。

斐蓁欲請荀攸並肩而進,荀攸堅持不受。

兩人謙讓片刻,最終還是斐蓁在前,荀攸在後,進了府衙大門,於是其餘官吏這才像是重新活過來的雕像一樣,也跟著斐蓁和荀攸身後進入了府衙之中。

龐統還在城外,負責調配驃騎兵卒,處理後續手尾,並沒有跟著斐蓁進城進府。

……

……

有資格跟著斐蓁進驃騎府內的官吏,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官吏隻是在門外相迎,然後就在半道上散去,有的忙自己手頭上的事情,也有的人憂心忡忡。

比如杜畿。

『這下就麻煩了……』

他在心中嘀咕著,然後回到了自己在長安陵邑的小院內。

心情忐忑難安。

『必須要做點什麼……』杜畿有些焦躁。

杜畿之前勸說韋氏不成,便是主動和韋氏拉開了距離。

可問題是杜畿和韋端之間的關係,在早期是比較密切的,相互之間也有過親如一家的時候,現在要斷離,即便是杜畿果斷非常,也不是說能夠一舉轉變往日所留下來的這些印跡……

除非是杜畿出麵,指證韋氏。

在聽聞了韋端被捕之後,杜畿也是多有憂慮,找了個由頭從藍田到了長安彙報事務。一方麵是為了表明自己和賊亂毫無關聯,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在第一時間之內能夠了解變化,不至於讓杜家被韋氏等人牽連。

結果讓杜畿沒想到的是,他還沒輪到見荀攸,就看見了長安之中如此這般的局麵。

亂賊紛紛而起,卻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在城中的山東奸細,被煽動的那些沒頭腦的學子,跟著風企圖摸魚的貪婪之人,幾乎是被一掃而空!

而斐蓁則是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在長安三輔的百姓麵前刷了一回臉。

這簡直是……

杜畿輕輕歎息一聲。

他看破了此局,可是又能奈何?

關中士族失勢已經成為了必然,而今後……

杜畿皺眉許久,轉悠了兩圈,忽然呼喝仆從道:『取筆墨來!取竹紙來!』

仆從連忙去辦,杜畿則是捏著胡須沉吟,片刻之後,便是走到了桌案之後,提起筆來,凝神而落:『臣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昔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太公望釣於渭濱,而願文王之興焉。由是觀之,賢才之處世,常懷濟世之心,待時而動,以成大業……』

『今主公承順民意,繼體守統,欲複大漢之宏遠,創千秋之偉業,宜廣納賢才,以充基石……』

良久,杜畿才算是將這一篇『勸進賢才疏』寫完,又是重頭到尾看了一遍,提起筆來改動了一些不妥的地方之後,重新抄正了一份,才將其封好,揚聲叫道:『取某朝服來!某要拜見斐公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