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6章漢中二事慎思量,羌氐胡人各肚腸(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9323 字 8個月前

太興八年,春。

漢中南鄭。

李典站在漢中南鄭府衙大堂之中,背著手,看著大堂正中的那個席位,沉默了許久。他剛剛和張遼交接完畢,然後今天又是親自送張遼出城三十裡,然後才回到了城中。

從現在開始,李典便是算是漢中的一號人物了。

在陰山之時,他不過是一城之守,而現在,則是一地之主了。

雖然說漢中之地並不能算是很大,並且是屬於一個中轉的地界,是作為川蜀和長安之間的轉運樞紐,但是對於李典來說,卻意義重大。

李典緩緩的走上前,坐下,然後將自己的腰背挺直了一些,目光之中流露出了一些難以描述的神色,似乎有些感慨,也似乎是有些欣慰,或許也間雜了一些回憶……

李典第一次要站出來,承擔全家全族老小的責任的時候,他還不滿十八歲。

曹操治下的軍人體係,就李典認知,他是在第三檔的。當然,第三檔並非是最低的,畢竟還有等外品,瑕疵貨……

因為是第三檔的,所以李典難以融入曹軍的核心體係之中。

若是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往下看,曹操為了打破士族官僚係統挾製,確實是大量吸收了寒門和普通子弟充當官吏,在文管體係當中和士族官僚進行對抗,但是在軍伍之中,曹操卻恰恰相反,有著非常森嚴的等級製度。

第一檔的,自然就曹氏中軍。

這一檔之中,包括中領軍,中護軍,以及驍騎、遊擊將軍。這些原本算是漢代雜號將軍的頭銜的,因為伴隨著曹操勢力的壯大而成長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軍事結構。簡單來說,這些中字頭的將軍未必能有多麼強悍的武力,但是首要條件必然是忠誠。不僅僅是軍區副司令以上級彆必須是宗親或者心腹,中下級軍官也是有大量的譙沛人。

第二檔則是在曹操早期就跟著的募兵。

曆史上的五子良將,基本上都是這一檔。張郃作為袁氏兵卒的帶鹽人,於禁接鮑信的班是泰山兵的新話事人,張遼手裡捏著呂布曾經的並州軍,徐晃擺了楊奉一道成為白波賊新主,樂進則是曹操早期募兵練兵的重要小能手。

募兵製在加上私兵製,使得五子形成了相對的卡位狀態,泰山兵隻有泰山派係將領才帶得動,並州兵也隻有並州人才能指使,這使得寒門將領根本晉升不上去。曹操在中後期的時候,不知道是因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還是覺得第二檔的將領已經威脅到了第一檔,便是開始慢慢的下手了,一直到了曹丕上位之後依舊是打壓不斷……

當然這種打壓,也造成了更為惡劣的後果。

當然這個五子的第二檔和第三檔之間的界限並沒有那麼明確,畢竟五子的概念是陳壽提出來的,但是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陳壽也不認同李典,沒有將李典列入五子其中,這似乎也說明了一些什麼問題,要不然五子改成六子,算是多大點的事?

第三檔的,就是李典等人了。甚至李典還有些被列在了第三檔的偏下的位置上。

第三檔之中,主要的都是職業軍人。大部分都是毫無牽掛的,隨時都可以送死的那種,比如曆史上的典韋一類的,可以隨軍作戰,但是基本上是不可能單獨統領某方麵的大軍。

這其實也是曹操對於士族豪強的限製……

李典號稱能文能武,但是這也正是被曹操所忌憚的。

曹操不希望他手下的兵卒將領,能和士族豪強尿到一個壺裡麵去,所以第三檔的職業軍人,基本上就是攔截這些豪強大戶的防禦線。即便是突破了第三檔,也有第二檔的五子擋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文官和武將結黨的可能。

當然,這不是說李典在曹操之下沒統領過軍,而是

說李典絕對不是曹氏夏侯氏的核心軍事體係當中一員,而且作為李典,他也不可能真的拋下李氏家族上下老小,然後跟著曹操義無反顧的去賣命。

在曆史上的李典,基本上就類似於於忠心版的臧霸,他既有士族文官的性質,也有地方豪強武將的資本,所以他不被曹操文武兩方所完全接納,完全信任。李典對這一點也很清楚,所以在曆史上他自己提出來舉家遷到鄴城,主動接受監控。但就算是如此,李典依舊沒有逃脫被算計的命運,合肥一戰,成就了張八百,但是死了一個李曼成。

而現在……

李典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當下幾乎就是他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文能治國武能安邦,這是大漢許多士族子弟的夢想,李典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說漢中一地並不能算是很大的地盤,但是至少是一個不算是太小的郡了!

這個漢中郡和當年所謂離狐郡比較起來,相差可不是一點半點了。並且當時曹操讓李典擔任離狐郡太守的時候也沒什麼好心思,主要還是為了讓李典供應糧草,若是沒有一個太守名頭,怎麼好名正言順的提要求呢?

曹操確實是敢於用人,但是也同樣用得很狠。

相比較之下,驃騎大將軍的用人環境,就讓李典感覺到了什麼才是社團,呃,企業文化……

李典的家人族人陸陸續續的遷移到了關中之後,逢年過節都會收到驃騎大將軍特意讓人送來的過節禮物和親筆感謝信!

信中對於李典這一年當中的工作做出了總結和表揚,並且也闡述了關中政治集團的遠景和目標,然後再次感謝並期待李典在下一年當中繼續努力奮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雲雲……

這幾乎在後世之中被用得爛大街的方法,但在大漢當中可是獨一家!

李氏上下哪裡受得了這個啊!

據說李典家中的長輩,在接到了驃騎的親筆信之後,全都感動得哭了,並且專門讓人裝裱起來,供奉進了族中的祠堂之內。

李典雖然也清楚驃騎的親筆信不是單獨給自己的,也有給其他的人寫了,但是怎麼說呢,這心中暖洋洋的就是受用。所以,李典就必須,也隻能是將漢中治理好,否則彆說去見斐潛了,就連見自家長輩估計都是無顏!

思索之間,忽然聽聞堂下有腳步聲傳來。

『將主……』李典的心腹護衛拱手稟報道,『氐人王蒲氏求見……』

李典微微沉吟,便是點頭說道,『有請。』

漢中軍政,重要的是兩個點,一個是上庸,另外一個就是陽平。

上庸是申氏,陽平就是氐人。

上庸的申氏是在地域之內,而氐人則是在陽平關外圍。

申氏的問題,其實就是因為新田政引發的問題,暫時不表,而氐人的問題麼,則是和羌族一樣,是大漢之前遺留下來的問題。

氐族和羌族是我國古代西部兩個起源早、分布廣、人口眾的民族,自商代至秦統一,漢中西部均在『氐』的區域內,後來慢慢的氐人就縮回了山中,南鄭一代才成為漢人的定居點。

漢中南鄭出陽平關,往西北方向,武都附近,幾乎都是氐人。對於大漢的態度,其實氐人和羌人差不多,總體來說是據地稱雄,不甘依附,對中原王朝時附時叛。就像是上一次的漢中事件,氐人也是各有心思,在兩個氐人王被討伐之後,其餘的氐人王便是忙不迭的表示歸順。

沒錯,氐人王不止一個,甚至連氐人自己都未必能夠清楚究竟有多少個氐人王。似乎對於氐人來說,這個『氐人王』不是常規意義當中的『王』,而是代表了一個較大部落集合體的首領而已。這個首領實力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有萬

人以上,小的或許隻有幾百。比如這一次前來拜訪氐人王蒲氏,就是其中之一。

氐人原先沒有什麼姓氏的,但是後來就模仿著漢人自己取,或是乾脆采用漢姓,除了常見的『王、呂、薑、雷、楊、竇、姚』等姓氏之外,還有一些比較不常見的,『蒲、仇、強、黨、要梁』等等。而距離漢中比較近的則是蒲、強、呂、黨等姓的氐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