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哪兒都想打的態度與暢想並未持續幾天,北疆的戰報便接二連三地發至紫禁城電報室。
起初皇帝越看越樂,高興到平日裡最厭煩的拚刺項目,都願意找人練了。
萬曆喜歡軍事,不單親自掛帥操練軍士,個人訓練也抓得很嚴。
打拳也好、放銃開炮也罷,儘管有時候跑的累了會偷偷懶,但他的各項軍事技能考核仍然要勝過北洋軍,僅次於錦衣衛中少數佼佼者。
北洋旗軍的步兵軍事技能訓練才不過一年半,加上駕馭戰艦、爬桅杆、武裝泅渡等海上項目也才滿打滿算兩年,錦衣衛並不輪換,同樣的軍事技能他們已經練了近四年。
而皇帝,皇帝是五年前迷上體能訓練、鳥銃射擊也已經有四年了,大明的各項製式裝備他比老兵都如數家珍。
唯獨,萬曆不喜歡拚刺——沒有旗軍敢用長矛或加裝木質銃刺的鳥銃捅他。
但現在就算讓皇帝去和旗軍進行最無聊的拚刺、格鬥,他都打得津津有味,因為兀良哈三衛,服了。
跟著戚繼光打下大寧城、懾服三衛的戰報一道送來的,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共同獻上的烏梁海地形圖。
輿圖由戚繼光部下軍校測繪,涵蓋三衛直接控製及戚家軍所能進攻到的一切土地,扼住大鮮卑山南部缺口,分出關衛軍入駐各城,並引兵西走,於哈剌孩衛故地擊潰土蠻及喀爾喀部聯軍,將其殺得四散而逃。
土蠻軍仰仗大軍,分兵數道齊進,欲襲戚家軍各路兵馬,結果為戚家軍三路全破,一戰致使土蠻汗庭威嚴掃地,就連呼倫河、捕魚兒海附近那些根本連戚家軍影子都沒見過的部落競相歸附。
另一邊讓皇帝高興的是,遼東的李成梁終於舍得挪窩了——在此前戚家軍長達數月反複進行著行軍、交戰、再行軍、再交戰這樣的循環,而遼東的李成梁部出兵後,則沒完沒了重複著:行軍、發生意外、解決意外、繼續行軍、繼續發生意外這一情況。
似乎直至看見戚家軍取勝來得太過輕巧,這才發兵向周圍尚未歸附的韃靼、女真諸部加以懾服、進攻、收降等作為。
這一點上,李成梁要比戚繼光有太多優勢了。
戚繼光是兩眼一抹黑,出塞之後舉世皆敵,不打贏幾場像樣的大戰根本就彆想讓彆人好好投降,哪怕是隻有十幾個牧民、數百匹牛馬的小部落,麵對大軍壓境寧可逃,也不願直接投降,這種情況直至戚繼光力挫土蠻汗之後才稍有改觀。
李成梁就不一樣了,東北的地盤他門兒清,治下遊牧部落首領上數三代的族譜李家人都能背出來,他們走到哪都有人歸附、走到哪都有人幫助。
從戰報上看,李成梁就是在搶功——打仗時把戚繼光丟在前線打生打死,不與分毫輜重;打完了仗收攏地盤倒是比誰都上心,向李成梁上表歸附的部落比戚繼光多三倍不止。
在鬆嫩平原上,自三岔河衛至北方林中百姓,沒人不願意聽從李成梁的安排。
好在戚繼光的戰功多,否則這一仗還真不好定出賞格。
戚家軍根本遇不到一個配得上這支軍隊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