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的是……大坑是西班牙士兵挖的,被居民用板車推著拉到坑裡的不法之徒也大多是西班牙人,而且其中過半都是西班牙士兵。
最開始城中亂象初初發生時,是登記船艙的過程中被明軍扣下的土民奴隸無處可去,城內沒他們的容身之所、城外又比城內還亂,隻能裝著膽子向明軍求助。
其實就連他們自己都沒奢望明軍能對他們提供什麼實質幫助,在西班牙人近年來的教育中,秘魯原住民被告知大明百姓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大明旗軍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們恐怖的戰績似乎從側麵坐實了這一說法。
之所以求助明軍隻是因為他們離明軍駐地近,而距離任何一個教堂都遠罷了,現在的街上不太平,沒人敢走那麼遠。
卻沒想到儘管大多數人言語不通,明軍卻準許他們進入駐地,儘管旗軍的態度絕對談不上和藹可親,隻是公事公辦有時候還會因事務繁忙而顯露出不耐煩——由於杜桐過度謹慎,登陸的旗軍人少,卻要麵對遠超出他們能力範圍內的事務。
這些枯燥操練殺人術的大明年輕小夥子們這段時間心裡都憋著一股無名火。
但即使是這樣,比起西班牙人把他們當作動物和物品,也有如雲泥之彆。
其實杜桐劃出城區西北方向四四方方的地帶,就是為了在設立港口駐軍之餘安置亂象中的百姓。
那些房子對旗軍來說沒有用,在東洋大帥陳沐下令就地整編為利馬駐軍之前,他們暫時居住,很可能幾個月後就會隨軍事調動而去彆的地方或回到常勝。
不少人在常勝都已經有家眷了,儘管他們每月隻有兩三千通寶的軍餉,但管吃管住都能存下錢,不少人還因訓練優異取得賞賜……最早是賞銀、後來賞通寶,到如今常勝的土民百姓越來越多,軍府開始賞田。
賞田不多,但三個月到半年就有一次訓練考校,不少人能從中取得田產,三畝至三十畝不等,這些田地他們也沒時間照料,有的是在常勝就地尋了家眷耕種、有的則是租出去讓百姓耕種。
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比較像常勝的地方駐軍了。
倒是那些房子對百姓來說很重要,杜桐在界縣待了很長時間,東洋軍府駐軍在西海岸的將領們假想敵就是秘魯西軍,他沒少從常勝收到關於西軍行為風格的邸報。
他們軍團欠餉,憤怒的西班牙士兵很容易劫掠自己的城鎮,他們乾這事是有前科的,數年之前他們就曾在尼德蘭這麼乾過。
欠餉這個問題是普遍的,不光西班牙有、法蘭西有、甚至大明也有,隻要在財政困難的時候都會欠餉,隻是程度不同罷了,共同點是欠餉的由頭一開,隻會欠的越來越多,想止住很難,除非有足夠大的外力刺激。
比方說最近兩年受惠於明西貿易,西班牙本土軍團的工資已經漸漸補上了一部分,但秘魯山高國王遠,還像以前一樣,這些士兵窮困潦倒,貴族軍官則有意推波助瀾,他們不敢冒被殺的風險去和明軍作戰,卻並不介意留給大明一座被摧毀的城鎮。
隻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搶被殺的西班牙人……貴族軍官能選擇推波助瀾讓這場屬於底層人的狂歡開始,何時結束就不歸他們管了。
這種情況下,明軍駐防於靠近武裝廣場那條街的百戶就成了最吃香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