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節製(2 / 2)

開海 奪鹿侯 3585 字 2024-03-06

政治自不必說,千百年來都在研究政治,這個早就在中國成為學科,並加以具體研究;醫學則在元朝後突飛猛進,自元朝分十三科,明代又合為十一科具體研究,直至李時珍進一步確定藥方用途達成規範;最後的軍事,則在戚繼光的著作裡。

後世有句話叫:外行談戰略,內行講後勤。

戚繼光把他的兵細化到如何吃飯、如何唱歌、如何買菜,就連夏天怎麼帶戰馬乘涼、冬天怎麼帶戰馬取暖的嚴格製定章程,他根本不必談如何打仗。

在戚繼光看來,陳沐對軍事顯然太粗了,這種粗並不壞,就像南方名將劉顯也很粗,決勝朝夕之間精悍馳騁,隻要劉顯策馬揚刀在陣前兜轉一圈,部下就能為他出死力,這是每個人的特點。

而陳沐則體現在他所的關注點上,他關注炮有多粗、甲有多厚,在戚繼光看來,這就是朝廷最優秀的遊擊將軍了。

但朝廷不可能授予他遊擊將軍的官職,除非他犯錯,否則不會官位越授越低的。

戚繼光看著手捧兩種炮彈的陳沐笑了,抬手拍拍炮管問道:“陳將軍,你的炮從南洋衛運送過來,路耗多少?”

“四千裡路,一百門火炮,需五百軍兵運送、五百軍兵防備,一百五十匹馱運騾馬,三月耗糧四千餘石,折三千兩銀。”陳沐看出戚繼光還想讓南洋衛繼續運炮,遂道:“耗糧由各地縣府道途供給,不算什麼,損耗最大的是騾馬。”

陳沐說著取出隨身筆記,翻閱著報道:“行軍十日,卒不疲憊,道途歡笑,日行七八十裡;行軍二十日,軍卒疲憊,騾馬亦乏,日行四五十裡;等到三十日人就走不動啦,騾子也要靠強拽著才走,到這個時候再行軍,一日能走三十裡就已是非常努力。”

“再往後,就必須要歇息四五日,才能繼續前行。”陳沐合上筆記,道:“如果能在路中置備四百五十匹騾馬、一千五百軍兵,分三截護送火炮,那麼幾乎是沒有路耗,且押送速度還能再快些許。”

途經各縣算下來,每地僅需供給三四十石糧,如果把中間的兵換一換,能讓他們歇腳,原本三月甚至六月才能運送一次的火炮就能增加到兩個月運送一次,那麼一年……陳沐張開五指道:“一年可向北疆輸炮四百門。”

戚繼光根本沒指望陳沐能說這麼多,一下上上下下都被陳沐搶著說了反倒沒什麼能由他補充的,著實愣了半晌,乾脆跳過這個話題:“我聽說你的旗軍練得很好,戚某最早也是衛官,沒練好衛軍,你比我強,北疆正值用人之際,俺答不知何時再次犯邊。”

“京師是個大染缸,什麼進來都會壞掉,戚某與譚軍門立車營,需南洋衛新炮,火炮要造要運、虜賊要擊要禦,這個時候你不能走。”

“你與麾下五百旗軍,輪做班軍一年,鎮守昌平如何,南洋衛掌印指揮使、昭勇將軍、陳總兵。”

嗯?

陳沐有點懵。

“陳總兵?”

“對,陳副總兵。”戚繼光很認真地拍手,望向遠處雲淡天高,“總兵以下,皆受戚某節製。昌平不是個容易鎮守的地方,陳將軍,你能肩負如此重任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