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是很煩,你明明不想理他,但有些事卻必須去問他的意見。
在宣大總督王崇古眼中,鎮朔將軍陳沐就是這樣的人。
“將軍真覺得,同俺答議定國境以板升為界,在板升互市,是好事?”
王崇古在二月初八對朝廷上疏八件事,分彆為賜封號官職、定貢額、酌定貢期貢道、立互市、省邊費、拒收降、開荒城與修邊備。
兵部請將王崇古的奏疏刊印發至臣僚議事,發到陳沐這兒,陳沐又依王崇古的八條一一遞交修改意見,另增定國境、常演習、多震懾三事,被稱作王陳十一條,同發刊印。
對於俺答及蒙古諸部,明朝這會兒的朝臣就沒有鴿派,長達三十年的戰爭貫穿著當今明朝官場所有人的一生,他們隻有鷹派。
朝堂的議論也無非是兩種出發點皆為戰爭的聲音,王崇古是其中稍顯溫和者,他的目的也很明確,緩緩再打。
另一撥人的目的更明確,要打,現在就要接著打。
“當然是好事!”陳沐如今對總督依然尊敬,不過在言辭上更趨於真正的尊敬而非過去因地位差異過大而稍顯媚上,他對王崇古說道:“顯而易見,我們能把邊境向北推進十數裡至三十裡不等,這難道不是好事?”
王崇古頓了頓,抬手向外指道:“倘單以板升為界,是好事,但互市設在長城之外,拿什麼來保護商賈商路?”
這很重要。
啪!
“銃與炮!”
陳沐拍手,斬釘截鐵,“在長城外擇地利之處,修炮台、設兵營、挖戰壕,保護我們的商路與土地,畢竟塞外有太多馬匪了。”
說著陳沐自己都笑了,恐怕將來他會成為塞外最大的馬匪頭子。
“那五六裡地不值得如此興師動眾,不過倘若為準備後麵的戰事,倒是未雨綢繆。”
王崇古籠著胡須,倒沒再說什麼,他認為陳沐盯著那片土地不放肯定不是為了在塞外種地,雖說長城距板升有二三十裡地路程,但長城是依山建的,沒多少在平地上,沿途都是山地,真正能耕種的隻有接近板升的五六裡地。
陳沐聽出王崇古的意思,在心裡大笑,麵上並不說話,他可不單單為打仗,他就是盯上了那塊地,儘管那片土地對長城南北雙方而言都隻是一塊戰略緩衝地帶,而非農業用地。
可是對陳沐來說,那就是農業用地,那是他治下軍田,不要?開什麼玩笑!
他的人正在海外找土豆呢,一旦找到土豆,這些軍田就全部種上,反正那塊地現在爹嫌娘棄,他就是在那種鴉片都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