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不看重錢財,兩個事,監軍是知兵的,就外頭這座剛修出雛形的棱堡牆,有沒有用?”
陳矩點頭,其實他也談不上有多知兵,最多是比深宮裡大多數宦官對兵事更好奇一點,但即使如此他也能看出來,這東西最大的優點就是彆管你從哪來人,同時有三麵牆甚至更多的守軍在打你啊。
“但這城牆矮,還是斜牆,上麵蓋著土、草,一旦攻城太容易爬了。”
“矮,火炮就不容易射中,上頭架著炮、鳥銃,人怎麼爬,正常的城牆高,高了就容易被炮擊。無所謂,你知道它有用就行;徐先生翻譯了西夷海軍兵書,有用麼?”
徐渭枯坐很久了,本來就是想問問陳沐到這來到底圖什麼,而且還一副要久居拉鋸戰的意思,不過自從陳矩開口後就閉口不言,同時心裡把陳矩這個監軍怪上,決定以後離他遠點。
他可沒懷疑陳沐要謀反。
此時聽到陳沐發問,起身拱手道:“西夷海戰凶悍,皆因此書,不亞戚氏兵書操練精妙。”
“這就對了,這是文化交流,因為我們贏了,所以交流多少,我們說了算;他們一直在做這件事,不出海,我們就做不了,在戰爭中,把彆人好的東西學過來,同我們好的東西加以融合,這比大明自己改良幾十年快得多。”
“技術的進步賴以需求,在江南織絲發達,所以出現腳踏繅車甚至水轉大紡車,這是因為需求達到,技術才有進步;要是沒人買絲,技術進步有什麼用?”
“需求如何擴大?市場,馬尼拉現在就是我們的市場,產更多的棉布、棉布織機就會進步;產更多兵器,兵器打造就會進步;打更多仗,兵法就會進步。”
“但單單需求還不夠,大明太大,很難讓人力短缺、讓人苦思冥想去改良技術,不像那些小國,他們隻需要殖民得到金銀、人力、原料與市場,就能產生巨大改變,我們不行。”
陳沐搖著腦袋,談不上發愁,但這就是他需要麵對的現實:“再多的金銀,不能填滿大明;再多的人力,不比大明本身;再多的原料,比不上我們自有產量;再大的市場,難以媲美整個大明。”
“所以我的金銀,除了上交皇帝、下發士卒,餘錢將全部投進廣州府乃至廣東,讓廣州府缺少人力,迫使其集中生產,出產傾銷各地,再發布懸賞鼓勵技術進步,十年八年,這總是要有變化的。我們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孝經有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為孝之終也。”
“我等立身行道,揚國名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