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原王朝,王師解黎民之倒懸,百姓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在這邊就比較貧窮,因為沒有飯,貴族老爺們倒是愛儲備點酒,所以隻能簞壺提漿。
就是人提著盒子,盒子裡裝著酒瓶,酒瓶裡裝著酒,再多的東西想要沒有。
這兒又不是西班牙,大夥兒不種水稻,拿著黑麵包給王師送去,怕是當下就被複國軍當成投毒銃斃了。
艾蘭王朱曉恩第三次率軍席卷而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順利的多,各個村莊、種植園的百姓被劉汝國解放,他們大肆打殺驅趕英格蘭、蘇格蘭人為主體的稅官、種植園主與封建主,各地義兵呈現出此起彼伏的繁榮之狀。
在愛爾蘭中部,廣大受壓迫的百姓因劉汝國的鬥爭感召而起兵響應,大多數很快被鎮壓,轉入鄉野、沼澤蟄伏,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義軍團體。
劉汝國並未與朱曉恩彙合,他的義軍是都柏林附近三個伯爵的眼中釘肉中刺,封建貴族動輒以騎士四出,追蹤他的行跡,劉汝國試著與英格蘭主力軍打過一仗。
在一馬平川的地形上,劉汝國充分使用誘敵、伏擊等戰術策略,但終究義軍的力量太小了,以多擊少的伏擊戰還行,一旦戰鬥進入堂堂之陣的對決,他派出作為伏擊的小隊根本不敢出戰,因為主力一觸即潰,結果隻能四散而逃。
好不容易聚起四百餘人的兵力,轉眼被打得死的死、散的散,隻剩百餘人逃進都柏林南方的雞皮兒山。
經曆一遭敗仗,劉汝國也想清楚了,他不能單靠農民,必須要把艾蘭與英格蘭戰爭中站在中間的騎牆者拉攏到自己這邊,讓他們提供一切可能提供之幫助。
當然,朱曉恩提供幫助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朱王爺的主要目標和他不一樣,哪怕都是在打擊英格蘭在愛爾蘭的統治,他們卻並不殊途同歸。
好在劉汝國身邊幾個徒弟沒被打散,賈九兒最早在跟隨劉汝國殺貴族時就受了些小傷,後來被英格蘭正規軍擊敗潰逃時又被雨淋發起了燒。
山裡缺少治病所需的藥物,他們這幾個大明人也不能出山,手下的愛爾蘭農夫們士氣低下,沒人敢出山,最後竟是最早接納他們的寡婦蜜娘自告奮勇,要穿過戰線去北方的圍城大營向複國軍請求藥物與隨軍的北洋軍醫。
在這個過程中,劉汝國顯得很不高興。
徒弟陶九兒認為師父是想在這自立為王,不願與朱曉恩再多瓜葛,他不敢說話。
隻有朋友武師身份的趙燦能說,借著沒人的機會,趙燦對劉汝國問道:“王爺的大軍正在北邊圍城,英格蘭貴族不敢到那去,我等當時身臨一敗,為何不去北方?”
這是追隨劉汝國的義軍心裡共同的疑惑,大山裡是易守難攻,但沒有糧食、沒有錢財、沒有藥物,當時很多潰軍都向北逃,他們卻逃進了東邊的山裡,導致兵力快速縮減。
“即使心有不平,加入軍隊,哪怕勢力大了再從軍隊脫出,也總比上山要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