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事開始時,大多數人想不到它會以如何結尾作為收場。
倫敦知府發出覆蓋全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的招募演員,最終除了幾個出自劍橋的學生,其他人統統落選。
成百上千的落選者兜兜轉轉,最後不約而同地進了西敏寺的漢文學堂。
這可能是大明設立南洋軍府、建立海外第一所漢文學堂以來,最成功的一次招生。
人們隻是用眼睛看,就已經認識到有一口熟練的漢文,在倫敦能起到什麼作用了。
安民劇場的真正掌權者不是過去老劇場的主人,漢名金米的老詹姆斯;也不是劇作家克裡斯托弗·馬洛與羅伯特·格林。
而是名不見經傳、毫無演藝劇本經驗的翁立安,威廉·莎士比亞。
隻因為他既會漢文,也會英文。
哪怕掌握的沒那麼好,也已經能與湯顯祖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足夠理解湯顯祖想要表達故事的內核。
第一個被搬進漢普頓宮安民劇場的戲劇,名為《倫敦記》,一切以故事主角‘翁立安’的眼光,從普利到倫敦,講述這段戰爭歲月裡小人物的悲劇人生。
劇本由湯顯祖寫成,翁立安加以翻譯、並加入自己想要的橋段,最終交由克裡斯托弗·馬洛與羅伯特·格林潤色。
故事以百麗兒與一名同在倫敦的女孩兩個演員的視角展開,地點是普利茅斯的郊外,她們二人扮演一對商業新貴族的女兒。
用她們的所見所聞,交代黑死病來襲、貴族逃出城鎮進行封鎖、大明商賈賑災道長治病,在她們郊外的家中,父親受命去城外為避難的貴族提供衣食等招待。
這樣的背景下,下一幕故事發生在普利茅斯城內,年輕的平民翁立安對教會有著近乎病態的虔誠,眼看黑死病肆虐城中,聽信教會主教的唆使,企圖用火槍殺死前來治病的曹道長,卻因為火槍劣質未能發火。
百姓輿情洶洶,要在普州獨立,報複那些拋棄他們的貴族,翁立安被夾裹其中,試圖第二次對曹長青進行暗殺,借著曹長青的信任,用火藥埋在縣衙二樓,最終將曹長青炸傷。
借城內明軍與城外交戰的機會,翁立安與同夥逃出城去,但旁白會為他思考,為何統治他們的貴族拋棄百姓、為何教會對黑死病束手無策、為何要傷害幫助他們的曹長青?
在城外,翁立安與幾名同夥饑寒交迫,進入百麗兒姐妹的莊園想乞討些吃食,卻被百麗兒拿著棍棒打了出去,她們在言辭中充滿了對翁立安這種平民百姓的鄙視。
翁立安沒有還手,帶著朋友離開普利。
而百麗兒姐妹也很快就殺青了,因為在翁立安等人離開不久,她們熱情地接待了兩名貴族青年,卻被玷汙身體,奪取性命最後被扔進井裡。
“什麼?我要被當著所有觀眾的麵扔進井裡?”
百麗兒聽著翁立安的陳述,瞪大了眼睛尖叫道:“我會死的!”
“不不不,沒事的,就是這個井。”翁立安帶著她走到漢普頓宮第二幕的一個場景舞台上,指著地上的井道:“它是個假井,舞台下鋪著棉被,你下去後可以爬到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