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隊(2 / 2)

開海 奪鹿侯 3898 字 8個月前

因為他們文武不分家,被當作繼承人培養的人物以前在老家不但掌軍而且還能管民,正是吳中行需要的好手。

景勝在金城五年,起初乾的是衛所事,第二年就兼主簿,成了縣城第三把手,後來還當了三年練兵僉事。

當時正值吳中行北征黑腳之後,黑腳人給金城送去了大量奴隸,吳中行自其中摘選強壯之輩編為保甲,都由景勝訓練。

金城保甲到現在軍紀都非常好,隻不過就是漢語不太好,因為這幫人漢語全是景勝教的。

知縣吳中行曾向東洋軍府表達過擔憂,認為以後金城會出現方言。

應明過去也是見識過日本部隊的,各路諸侯的兵往那一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入眼到處是旗子,現在可好,那些旗子基本上都不見了。

如今景勝這已經登陸的千餘部隊,僅有百餘人背插小旗,看上去整潔多了,也容易認。

軍旗,是戰場上用來分辨敵我、番號的東西,過去他們的背旗多,多到需要人手一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分封混戰帶來輕整體、重局部、小規模等特點決定的。

武士、足輕,裝備口糧自備,一名千石武士麾下十二名足輕裝備各不相同,有的有甲、有的無甲;有的有陣笠、有的沒陣笠。

打起來如何區分敵我、區分統屬?

統一國家是不需要那麼多旗子的,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前,平氏統治時所有人都用紅旗,源氏與之對抗因而用白旗,兩個陣營,紅白兩色就夠了。

但進入戰國時代,自然不夠用。

這名武士也沒有資財為所有人配置統一的鎧甲與裝備,但他能讓每個人準備一塊布。

人人一麵軍旗非但不費錢,而且還是最省錢的方法。

現在就不一樣了,應明眼前的這支部隊,裝備還是那個樣子,由於當年從征皆為各個家族抽調之精銳,哪怕是足輕也有像樣的鐵甲和鐵陣笠,幾乎除了頭盔,跟武士在裝備上不差什麼。

所有人的盔甲全部在胸口後背加了勇字鐵牌,編製亦被統一為小旗有靠旗、總旗有盔旗,除此之外隻有傳令兵背旗。

不僅盔甲統一、他們也頭一次穿上了統一布料與顏色的兵服,是由東洋軍府批下布料,由景勝差人製作。

倒不是為避免他們打仗時穿不慣,主要還是趙士楨懶得記錄了,頭一次是由軍府製作製作製式兵服兩萬套,結果北亞保甲兵能穿,景勝的兵普遍反應兵服做大了不合身。

沒辦法,北方的兵服較厚實,智利那邊的兵用穿不上,陳沐隻好再收上來,打包送去西班牙,也不知道如今賣出去沒有。

反正後來是又由軍府直接給景勝批的布料,讓他們自己做了,這人也挺實誠,做好兵服剩的布料還全上交回去。

挺懂事一人。

他們也確實省布料,不用做軍鞋,縫個足袋穿草鞋,足輕們自己都編得挺利索。

如今這會,應明瞧見的就是一群穿著紮甲,光著腳丫列隊的士兵,他們剛從船上下來沒多大會兒,足袋和草鞋都掛在腰上,整備自己的裝備,照景勝的話說,這些赤足隊已經準備好投入戰鬥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