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忭啞然失笑,道:“百姓買地卻要聽官府指派耕種,難道不會心有不忿?”
“本地土人大多不願買地耕種,他們更樂意給明人做佃戶,省心、省力,至於渡海的百姓更不會不忿了,在國中哪裡有唾手可得百畝乃至千畝土地?何況官府定的東西每年有人來收,統按市價,高興還來不及。”
這些進士都是天資聰穎之人,聽著徐渭這樣介紹,卻還是似懂非懂,呂宋在他們眼中太亂了,從來沒有這樣的地方——明朝官吏管轄呂宋國的土地,商賈百姓攜刀而行、更有肩扛鳥銃手提火銃者。
更彆說,這的軍兵明明為夷人卻是大明旗軍,商賈衣著綾羅綢緞官吏卻視如未見。
進士劉台先前任刑部主事,此次轉仕南洋軍府本就老大不樂意,到這時再也忍不住,斷言道:“此地並無法度,久則必亂!”
“有法,殺人償命、傷人判罪、交糧納稅。”
徐渭看出進士中有人對呂宋現狀不滿,不過他才不會安慰,他笑笑說道:“所以朝廷派諸位過來,陳帥當先送你們的大禮,就是製定章法,文重名武重節,這套章法當載入史冊。”
“什麼章法?”
“《萬國通法》,應陳帥之意,設一部管轄海外諸國夷民與出海百姓的法令,同時也規定貿易國、盟國、朝貢國、藩國、屬國之義務,這套法令章程目的,是為便利大明,還望諸位莫本末倒置。”
徐渭說著著重提點道:“保護大明在海外財物、貿易、百姓及征伐之後,當然也要為諸國謀福祉。”
一眾進士聽著徐渭複述陳沐原話,麵麵相覷,他們聽不大懂,最關鍵的問題被張元忭問出,他道:“朝廷在海外,還有財物?”
明人習慣於自己的地自己的食,從不爭搶彆人的,海外一直都是彆人的,祖宗之法在外行不通了?
“在西南民都洛島,海島不屬呂宋,在去年臘月呂宋王交付朝廷的國書中,已將民都洛、陳來等七島歸入大明版圖,島上已開金礦四窯、煤礦十七窯、百姓七千餘家,這樣的土地會越來越多。”
“新明移民數逾千戶,那的土地更大,不過沒這好;南洋軍府在苦兀島重設三衛、關島與西夷海戰,從馬六甲到日本,大明北方有蒙古瓦剌,但南麵海外,已儘服王化!”
“陳帥說今天下三分,西夷諸國與奧斯曼相攻,我大明不可偏安一隅,值此韜光養晦,伺機先發製人。海外遠比國中更易立功得名,諸位至此,不枉一身才學。”
徐渭說著,在馬城南洋衙門外站定,轉頭看向一眾進士的眼神中突然帶著點憐憫,他探手道:“諸位之長官,海公已在堂中等候多時,請吧。”
張元忭被徐渭看得直突突,他還沒從先前徐渭的話中回過神來,皺眉問道:“海公?”
徐渭點頭,看著幾名反應過來的進士勃然變色,終於繃不住麵上笑意,對他們的猜測予以肯定答複,頷首道:“不錯,海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