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所言的軍裝改製並未直接選擇近代或現代軍服,那樣的確好看,但不合時宜,宮裡做吉祥物的大漢將軍想怎麼穿都無所謂,但外衛出兵放馬的軍士著裝首要的是防護與實用。
何況大明衣甲本來就很好看。
新軍服同樣有衣甲組成,外衣為半身至大腿的罩衣,腰肋修身,肩部加以棱角,摒除了大袖;褲則自臀腿處向下呈錐形,利於活動,在袖、褲腿處自帶束袖帶與行纏帶。以黃河、長江分為三類,黃河以北麵料主厚實防寒,長江以南麵料主輕薄透氣。
北兵甲胄陳沐沒有指手畫腳,他隻管南軍甲胄,甲裙同樣為兩瓣及小腿,形製有鎖子、紮甲及內置鐵片的棉甲組成,鎖子與紮甲裙內都以花布襯底,棉甲則花布在外,唯一改變的是披掛在身的方式。
現在是以背帶的形製,前後兩條帶在左右胸口及後背部分為四條,以厚實布墊掛在兩肩。
戚繼光指著圖問道:“這是何意?”
明代戰甲有的時候是有隱喻的,文人喜歡這套東西,武將也跟著喜歡,比方說沒什麼用的袒肩戰袍,寓意文武雙全,明明是個大老粗的陳璘最喜歡那種戰袍。
“過去甲裙披掛以兩條布帶一於右肩一於左肋,再合腰部抱肚來承擔甲裙重量,鎖甲五六斤、紮甲七八斤,這可不輕,戴上一天右肩沉重得很,臨陣駐營幾日,軍士肩膀便舉不動兵刃了。”陳沐笑著對戚繼光解釋,從桌子上紙堆裡找出另一張,輕輕推給戚繼光,兩手在自己肩膀比劃著道:“現在改為這樣,重量由兩肩分擔,一邊三四斤,能輕便許多。”
戚繼光瞪起眼來,啞然失笑,詫異道:“還能這麼算?”
“真的,我這人懶,光從這方麵想辦法,戚帥可以試試,一個手抬兵器與兩隻手抬兵器,感受肯定不一樣,肩膀也是如此啊!”
他推過去的第二張圖上,則畫著稍短些的甲裙,堪堪過膝三寸,要比大多甲裙短上兩寸,但為了美觀甲下布裙還是過小腿一半,他說道:“當然我更喜歡這種甲裙,旗軍小腿穿上鐵護頸,便無需甲裙保護,稍短些又能輕上一斤半,兩肩分擔隻三斤,能讓軍士舒服許多。”
戚繼光緩緩頷首,他是給戚家軍製定過軍法、軍服、軍禮、旗號的,對陳沐做這些事輕車熟路,聽起來也確實像陳沐說的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好奇地將上裝甲胄也一一看過去。
上身甲還是南洋軍府旗軍的老配置,內鎖甲外胸甲,臂縛的小臂端則直接被束袖帶纏上,圓領胸甲剛好把外衣明代傳統立領露出來。
頭盔的改動較大,正如譚綸所言,如果旗軍的頭發變短,過去為高聳發髻而出現的兜鍪就不合用了,邵廷達被一把火燒成光頭後帶上好幾副網巾還是抱怨兜鍪磨得腦殼疼。
陳沐選擇的是將笠盔修改更加低矮,不使用過去高聳的子彈頭形尖頂圓盔,自耳側蓋下甲簾防護後腦脖頸。
最大的改變可能是束帶了,同樣更加寬大的束帶在下巴處分成兩道兜住下巴,比單純的係帶更加結實——在過去這樣的兜帶也是不能用的,因為明軍有強烈的蓄須習慣,還不像普通百姓不留臉頰胡須,但凡人到中年的軍士軍官都是絡腮大胡子,根本束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