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六年的第三天,談判還是遇到關口,或者說到這個時候真正的談判才剛剛開始。
“在商業談判方麵,看起來商談非常融洽,這倒是優勢互補,我們有強大而繁榮的手工業,能提供軍事武備、貴族享受、百姓日用等多種多樣的貨物,西班牙人恰好需要奢侈享受。”
“他們的鑄鐵炮、炮彈、火藥、鎧甲過去嚴重依賴於尼德蘭,如今除鎧甲外七成斷貨,鎧甲依然能從米蘭等地購入,但價格高昂。”
“貴族享受與百姓日用所需,本土很多無法提供,甚至有些東西本身就沒有,能作為奇貨可居,因此毫無疑問,這方麵的談判是比較容易的。”
一雙厚牛皮底兒軍靴蹺在桌上,陳沐非常沒有形象地半仰著身子靠在椅子上,拿著趙士楨呈交上來的貿易貨物單點評著,說著翻至下一頁,自言自語道:“讓我看看價目,都還不錯啊!陸戰二斤鎮朔將軍六倍、艦用鑄鐵二十斤鎮朔將軍有二十七倍利潤?”
“還行!”
並不是陳沐貪得無厭。
火炮這個東西造價並不高,但工費很高,而且次品率極高,在全國鑄炮手藝最好的南洋衛軍器局,老練的鑄炮匠監造十門炮膛打十斤彈的鑄鐵炮,能有三門合用就是高手。
當然剩下的也還能再挑出三四門湊合用,但沙眼這些問題都會讓火炮壽命變低。
就像陳沐早年由關元固監鑄的那批炸碎在廣州府城門下的關炮一樣,而且還是技術上很難短時間改進的,在近代冶煉係統地實現飛躍之前,明朝的鑄造能力已是登峰造極。
一門二十斤艦用鑄鐵鎮朔將軍炮的賣價是成本的二十七倍,但如果加上次品率,其實也隻是四倍左右的利潤而已,之所以這樣定價就是還是因為這個價格比西班牙自己鑄一門相同口徑的銅炮要便宜得多。
越大的炮越難造自然也越貴,就像小型拚接回旋炮,也就是明朝俗稱的小佛朗機,西班牙工匠用鐵錘敲著敲著就批量生產了,在大明二斤的鑄鐵鎮朔將軍工料成本合算也才二兩而已,即使用鐵芯銅殼,才隻六兩。
如今明軍所持有火炮使用的鐵芯銅殼工藝能顯著減少次品率、提高火炮質量壽命,能普遍達到鑄鐵炮的壽命五倍。
但陳沐一直有一個合格商人的職業操守——西班牙人需要的鑄鐵炮,人家要買的就是鐵炮。
咱絕對不能以好充次賣給人家不需要的東西,銅芯鐵殼鎮朔將軍炮人家不需要,所以不能硬塞給人家。
而且在廣州講武堂的軍器研究院,鐵芯銅殼工藝並不屬於冶金學,而屬於材料學,嚴格意義上來講趙士楨在宣傳中也沒有騙人——他對阿科斯塔說鑄鐵炮是大明帝國冶金上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沒錯,沒騙人,十分嚴謹。
陳沐坐正了身子,從桌上端著茶杯,心裡念想著明軍將來在亞洲的防區劃分,抬眼對趙士楨問道:“看起來談判的進度很好,是什麼讓談判陷入僵局?”
趙士楨苦笑:“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