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官帶托的鳥銃頓在甲板上,手扶著鳥銃上端,腰間插著做工精致的銃刺,緩緩搖頭道:“我可不想跟他們一起走,如果能跟山東百姓一道走就好了。”
副官說的不是蒙古女真的軍隊,而是天下各地響應皇帝號召,去往東洋尋找財富的百姓。
袁自章搖頭道:“這些年,變化太快了,誰也想不到如今天下會是這般光景,擱十年前,誰能想到京畿一帶田地連佃戶都找不到,馬肉鋪子一家接一家地關門呢?”
聽起來這好像是有點跳躍,田地與北直隸飲食習慣似乎沒有任何關係,但副官聽得懂,身處這個時代在這個地方生活過得人都能聽得懂。
造成這種情況的隻有一個原因——工業化。
南北直隸的工業化在官吏支持、商賈趨利的情況下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大工廠進入集體勞作的時代,從工廠到馬肉鋪子關門,中間蘊含著方方麵麵巨大的博弈。
守著沿海航線的各地工廠擁有大明海外無邊無際的市場紅利,讓他們每個人都想著擴大產能,單單去年北洋出征所引發的造船業蓬勃發展便帶動眾多連鎖產業,那些製造船木、鐵件、帆布的商賈不約而同在招工艱難的情況下選擇引入蒸汽機。
在大明建立工廠很容易,但要想建設規模龐大的工廠,比方說工人過千?想都彆想!
因為有父母官兒的存在,他們決不允許一縣之地有數量眾多的百姓離開農事致使田地荒廢,這關係到賦稅收入與他們的政績,說破天也不行。
官員可以限製,卻無法在需要擴大的產能麵前堅定,尤其在北洋附近的北直隸,遵化一帶大量鐵礦被探明,以中法合以翻譯自西方的《礦冶全書》進行大規模采礦;北洋的各式工廠後台比官員還要硬,這根本不是地方官員想攔就能攔得住的。
招不到合適的工人,一些商賈便開始自己培養工人,最容易成為工人的就是流民與佃農,相對更高的收入讓他們更樂於成為工人,這進一步提高了地主交給佃農的酬勞,然後工廠出價更高,雙方進行人力搶奪。
其間萬曆爺對皇莊下了旨意,不準皇莊參與搶奪佃農,鼓勵工業發展,皇莊最先用上馬耕,耕地的馬就從各地馬肉館子裡抽調,隨後地主有樣學樣,幾乎從源頭上將馬肉館的食材取儘。
人們吃不到馬肉了。
蓬勃發展的工業使南北直隸的人口流動性增加,治安也跟著變壞,各地城池裡遊蕩的無業人口增多,這種事情由地方官反映到朝廷,張居正采取另一種辦法。
鼓勵這些無業遊民出海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就像萬曆皇帝願意與俺答、女真、朝鮮、日本共享對海外的開拓一樣,朝廷準許流民做工成為匠籍,也準許他們去往海外尋找新出路。
在張居正看來,東洋正在打仗的事並不重要,他不覺得亞洲經略會輸給任何人、任何軍隊,尤其是曾經為手下敗將的西班牙人,反倒是那片土地讓神中年覺得有很大問題——明朝的土地,怎麼能沒有明人?
正是出於這種主觀,張居正在與皇帝商議後,由戶部吏員上奏,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準許了名為‘移四省遊民入亞疏’的命令。
在這一刻,沒有人知道這道命令究竟意味著什麼,但北洋垂雲營參將袁自章與起航於渤海灣的一千四百餘艘海船上的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的新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