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實在是不想和西班牙開戰,否則邊境上的摩擦就是動兵的極好借口。
“他們殺了我們四個百姓,為何不發兵驅走他們——大帥寧可教他們去村裡帶百姓操練也不讓他們打仗。”
彆看趙士楨在外國使者麵前牛氣衝天,在亞州一副天老大地老二陳沐老三他老四的模樣,可進了軍府衙門就像個愛抱怨的小媳婦兒,嘴裡叭叭叭個沒完。
光死了四個百姓這事,從早嘮叨到晚,一天能說八百遍,陳沐隻當沒聽見,但他也沒生趙士楨的氣。
現在整個東洋軍府都彌漫著一股排西的氣氛,從移民到官吏然後再蔓延到北洋軍,像是將之前在南洋時的心態翻轉過來。
那時候是陳沐像個戰爭狂人,張牙舞爪地跟彆人宣戰,如今陳沐像進入了賢者時間,反倒是下麵人開始躁動了。
陳沐不生氣的原因是他知道這些人為何躁動。
過去包括趙士楨在內的軍府吏員對西人是抱有一定同情的,儘管他們不說,但陳沐想也能想到,整天跟在自己身邊看著怎麼欺負人,誰都會產生同情。
而百姓開始隻是單純擔心西人的存在會對他們的安全產生威脅,旗軍對西人的抵觸情緒有些是因為戰爭中殺戮造成的仇恨,還有些則是想拿他們的腦袋換晉身之資。
但現在不同,他的人全都很憤怒,這既來源於移民與原住民的融合,也源自近來軍府中的通譯們擔當著‘明代字幕組’的使命,大量翻譯手上的歐洲書籍,這些書籍有一些被刊印開來,讓他們知道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者對待原住民所犯下的暴行,那些滅絕與屠殺,令他們憤慨不已。
刊印這些翻譯過的書籍,在陳沐看來是一種教育,而他也確實達成教育的目的——人們知道這世上並非每個種族都像他們一樣對外人心懷善念。
文明發展帶來的地緣衝突不可避免,所謂的心存善念,便是在衝突發生後首先在不違背己身利益的條件下試圖共存,一次甚至多次嘗試,直至戰爭無法避免。
當你失敗了,我給你製定規則,不再打仗,讓你活下來。
這幾乎是文明間最大的善念,但這是大國才有的善念,幾乎所有大國都會這樣,不單單中華,歸根結底是優勢文明具有強大掌控能力帶來的自信。
而弱勢文明,在危機出現後首先考慮的是消滅你,不擇手段、不留後患地消滅你,不能讓你再站起來。
中華發展到大明這個階段,對待國與國的思維方式在陳沐看來是不夠完善的——沒吃過虧。
從頭至尾的後人看前人,全是自己和自己互掐、掐崩了。
確實有過衰弱,但過一百年、二百年至多三百年,就又翻身了,總能贏。
大明的這種思維方式,在強大時無關痛癢,弱小時則會因不知自保而吃大虧。
現在至少移民們學到了,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被西班牙壓在地上,後果會和原住民遭遇一樣的慘狀。
因此所有人都很憤怒,隻有陳沐將這些視為常理,能心如止水。
“你們翻譯書能不能選擇性翻譯,像這種騎士就先彆費工夫了,直接把西文原本送回北洋,讓那些學員當練手教材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