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皇帝劉協下朝回到寢宮,一進門便問:“吳侯夫人到了麼?”
禦侍曹衡帶著幾個宮婢上前,伺候劉協脫鞋更衣,道:“回陛下,黃門唐大人一個時辰前已出宮去請謝夫人了,隻是現下尚未回來,倒是曹司空聽說陛下這幾日龍體不適,派了華佗大夫來為陛下看診,華大夫現正在側殿裡候著呢。”
華佗本是個懸壺濟世的遊方大夫,因為醫術高明,名滿中原,被曹操召入司空府中聽用,偶爾也奉旨進宮看病,算是半個禦醫。劉協道:“請他進來。”
華佗進殿時,劉協已換過一身常服,坐在禦榻前等候,華佗掀袂跪道:“微臣叩見皇帝陛下。”
他年過半百,須發皆白,穿了一襲灰麻長衫,肩上背著藥囊,因而跪起之間有些不便。劉協忙道:“華大夫不必多禮。”示意曹衡上前扶他起身,又將殿中伺候的大小宮婢、黃門都打發出去了。
曹衡扶了華佗起來,卻在一旁站著不動,似是想留在殿中。劉協礙於他是曹操的心腹,對他甚是忌憚,吩咐道:“你也出去吧,把殿門關上,華大夫要為朕診脈,需得安靜。”曹衡這才應諾出去了。
寢殿中一時隻餘劉協和華佗二人,華佗打開藥箱,拿出看脈的方枕放在案上,問道:“陛下近來有何不適?”
劉協卻並不伸出手腕,隻道:“沒有不適,朕好得很。”
華佗微微一怔,不解道:“是陛下說近來神思倦怠,不思飲食,曹司空才派微臣進宮來為陛下看診的,怎麼……?難道是皇後娘娘鳳體不適?”
劉協道:“都不是,朕和皇後都很好。”他壓低聲線道:“朕今日請你來,是想讓你斷一斷大漢朝的脈。”這才挽起衣袖,將左臂搭在方枕上,目光炯炯地看著華佗。
華佗心中雖驚疑不定,卻還是拿出一條黃綾覆在劉協蒼白的腕上,閉目凝神觸摸脈息,片刻,才收了手,將黃綾巾慢慢地疊起收好。
劉協問道:“如何?”
華佗道:“陛下的身子沒有大礙,隻是有些氣虛,待微臣給陛下開個方子,陛下隻消按方服藥,多加休養,勿憂勿勞,半年之內便可好轉。”
劉協道:“你明明知道朕問的不是這個。”
華佗歎道:“陛下若是問大漢如何,微臣隻能說,病入膏肓,不可卒治。”
劉協突然傾身向前,一把抓住了華佗的手,道:“不,你能治!”
華佗歎了口氣,悲憫道:“陛下天縱英明,神武無雙,尚且無法扭轉頹勢,挽救漢室於水深火熱之中,微臣一介小民,除了給人看看病、開開方,又能如何呢?”
劉協道:“老子雲‘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夫既能救得了一個人的命,就能救天下人的命,就能救漢室的命!華佗,朕要你幫朕一個忙。”
華佗道:“陛下請講。”
劉協道:“長樂殿曹貴人身懷有孕,如今已回家安胎去了,你也知道,自曹操把持朝政以來,曹氏氣焰張狂,淩鑠漢室,屠戮老臣,多行不義,朕如何能容逆臣之女生下朕的皇子?可曹家守衛森嚴,朕的人無法接近曹憲,華大夫卻受曹操之命為她安胎,因此這個忙,隻有你能幫朕!”
華佗一驚非同小可,從劉協手中抽出手來,惶然道:“曹氏固然可恨,但曹貴人懷的是陛下的孩子,陛下難道要加害自己的親生骨肉麼?”
劉協道:“朕何嘗不知道那是朕的骨肉?可那也是個禍害,不能不除!如果那孩子來日降生,曹操勢必會逼朕將他立為皇儲,以成就曹氏篡漢的野心!到時朕的皇後、朕的妃嬪、朕膝下所有的皇子都得死,漢室也必將走向終結!”
華佗惶恐至極,俯地顫聲道:“可微臣隻救人,不殺人!”
劉協低聲喝道:“你糊塗!現今天下大亂,一場仗打下來,會死多少人?一場瘟疫蔓延開來,會死多少人?你憑一己之力,一個人一個人地救,又能救得了幾個?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曹氏亂政,天下離心罷了!若是皇室威重,人心鹹向,我大漢天下何至於此?朕要你殺一個人,卻有千千萬萬的人會因此獲生,孰小孰大,華大夫難道不明白麼?”
華佗道:“可……曹貴人懷的也有可能是個女兒。”
劉協斷然道:“朕不能冒險,不能給曹操留下一絲可乘之機!當初董承聯合劉備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殺,董承的女兒、朕的貴人董氏身懷六甲,曹操亦不肯放過她,不顧朕的哀求,命人將她生生鴆殺於宮中!曹操這般狠戾,朕如今加害他的女兒,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劉協的話說得決絕,雖因禦侍曹衡守在殿外,不敢高聲,但聽來仍令人心驚肉跳,像是鉛雲中滾過的悶雷。華佗俯地不語,額上沁出了冷汗,殿中一時寂然無聲。
半晌,曹衡在外輕輕叩門,道:“陛下,方才黃門唐大人派人來稟,說吳侯夫人已到了,正在長秋宮裡陪皇後娘娘說話哩。”
劉協揚聲道:“知道了,朕即刻就去。”又對跪伏在地的華佗低聲道:“華大夫,你醫術高明,既能保得了曹貴人的胎,也一定有法子讓她神不知鬼不覺地小產。朕知道你一心向漢,隻是礙於曹操的威勢,不得已才委身事之,因此朕今日才請你過來,當今天下,唯有你能救得了漢室了。”
華佗抬頭望向劉協,隻見他正定定看著自己,一雙湛黑的眸子襯著蒼白的麵色,愈發黑似點漆,幽若深潭。兩人對視了片刻,劉協方移開目光,起身出門去了。
劉協駕臨長秋宮時,伏壽和謝舒卻沒在殿中,留侍的宮女說二人一同去禦苑裡散心了。長秋宮的後園通著禦苑的側門,劉協從側門進了苑,略轉了轉,便找見了二人。
伏壽和謝舒都穿了一身及地的鬥篷,正一邊低聲說話,一邊順著一條小徑慢慢地朝前走,伏壽的侍女未央和謝舒的侍婢朝歌帶著一行人遠遠地跟在後頭。未央見劉協過來,忙屈身施禮,喚道:“皇後娘娘,吳侯夫人,皇上來了。”
伏壽回頭看見劉協,便拉著謝舒上前,道:“臣妾正與謝妹妹說起皇上呢,皇上這便來了。”
謝舒欲要俯身下跪,劉協忙道:“快不必多禮了,你的身子要緊。”伏壽在旁扶住了她。
劉協道:“入秋了,天冷風寒,皇後和謝夫人不在宮裡坐著,怎麼到這裡來了?仔細受涼。”
伏壽笑道:“皇上還說哩,謝妹妹半個時辰前就到了,臣妾陪她在宮中說了一會兒話,也不見皇上過來。臣妾的宮裡點著熏香,謝妹妹懷著身孕,聞不慣,臣妾便帶她出來透透氣。皇上放心,臣妾見謝妹妹穿得單薄,特意讓人拿了宮裡今年新做的氅衣給她披著,保管凍不著妹妹。”
劉協微笑道:“皇後有心了。”
伏壽見他說著話,目光卻始終逡巡在謝舒身上,心下明白,道:“皇上與謝妹妹一彆十數年,想必有許多話想對妹妹說,現下已差不多到了各宮嬪妃晨省的時辰,臣妾便先告退了。”
劉協道:“既是如此,皇後慢走,朕待會兒去長秋宮找你。”
伏壽應了“是”,便帶著侍女未央和一行隨侍的宮婢去了。
謝舒與劉協不熟,本想著有伏壽在旁,自己也能自在些,誰知她卻不肯久留,謝舒心中暗暗叫苦。
深秋時節,禦苑中的花木大多泛黃凋零了,唯有鬆柏常青,竹蘭蒼翠,滿庭菊花正開至極盛,金、白、朱、紫、青五色交織,清苦的香氣隨風飄散。
兩人順著林間小路閒散了一會兒,劉協見謝舒隻是低著頭,亦步亦趨地跟隨著自己,便道:“你為何這麼拘謹?你不記得朕了麼?”
謝舒方才與伏壽說了會兒話,對從前的事已了然於心,便道:“記得是記得,但那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劉協道:“是啊,當年你隨尚書謝大人進京的時候,不過才四五歲,那麼小的年紀,也難為你還記得。朕那時也不是皇帝,隻不過是深宮裡一個不得勢的皇子罷了,本以為一生都將如此度過,誰知董卓一朝擅權,鴆殺了皇兄,朕便成了他手中的傀儡皇帝。月前你剛來許都為質的時候,人人都道你是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可朕卻知道,你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如此。當年董卓在遷都長安的途中數度對朕不敬,謝大人仗義執言,卻被董卓殺害,滿朝公卿皆畏懼不敢言,你從隊伍中衝出來,指著董卓的鼻子說要為父報仇。董卓用劍逼著你,說他若現在就殺了你,看你還怎麼為父報仇?你說即便你死了,他暴虐無道,殘害忠良,天下英豪人人得而誅之,總有人會替你報仇雪恨。董卓見你小小年紀卻膽識過人,甚是驚異,兼之北上勤王的各路諸侯就快到了,他急著逃命,便將你扔在了焚毀的洛陽,沒有加害於你。幾年後,果然如你所言,司徒王允策反呂布殺了董卓,也算是為謝大人報仇了,可見你見識不凡。”
謝舒道:“陛下謬讚了,臣女當年年幼不知事,實在是魯莽,至今想起來仍心有餘悸呢。”
劉協道:“若換作是如今的你,還會對董卓說出那一番話來麼?”
謝舒搖頭道:“不說了,隱忍待時,方是上策,若是連命都報不住,又何談為父報仇?”
劉協笑道:“可見你比小時候更長進了,那時你還將為父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天下英豪的身上,如今聽你的意思,卻是想親手為父報仇了。朕時常想,可惜你生為女子,你若是個男兒,隻怕而今也是威震一方的豪傑了。”
謝舒笑了笑,道:“陛下言重了。”
劉協道:“當年朕與你分彆之後,便一直在打聽你的生死下落,隻是朕被董卓、李傕、郭汜等逆賊挾持,顛沛輾轉,自身難保,始終不得消息,直到孫策在江東立足之後,朕才聽說你當年被北上勤王的孫堅救了,自此便南下歸鄉,直到及笄之年,嫁給了孫家的次子孫權為妻。”劉協側首看著她,道:“這些年你在南方過得好麼?”
謝舒與劉協說過了幾句話,此刻已不如初見他時那般拘束謹慎了,她抬起眼,正對上劉協溫潤的目光。他的年紀與孫權差不多大,像是一位殷切關懷自己的兄長。謝舒心裡一暖,道:“還好,多謝陛下掛懷。”
劉協卻淡淡地笑了笑,道:“還好?隻怕是不大好吧,孫權若是果真疼你愛你,又怎會舍得千裡迢迢地把你送來許都,更何況你還懷著身孕。”
謝舒被他說中了心事,微微黯然,低頭不語。這當口兩人走出了林間小路,前方花木漸疏,隱有潺潺流水聲,似是到了一處溪澗邊。劉協關切道:“你累不累?那邊水畔有間亭榭,咱們過去坐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