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了北辰的講述之後,嬴政的心中也是不由的浮現出了許多想法。
雖然對方說的比較簡單,但科舉的格局卻是呈現在其眼前。如果真的能夠施行成功的話,對於秦國來說絕對是一場巨大的變革。
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說,科舉製度的出現,比起商鞅變法所帶來的影響或許更大。
當初的商鞅所實行的那一係列改革,讓秦國成為了戰爭的利器,於邊陲之地崛起,漸漸的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此變法的效果很明顯,甚至可以說是秦國強大的重要基礎。
但它的影響更多的是表現在戰亂年代,但如今的大秦已經一統天下,已經沒有那麼多的仗要打了。
自然也就不需要將所有的重心都傾向於軍事上。
相比培養強大的士兵,現在更重要的勢如何穩定民心,發展國家的各個方麵。
簡單來說,之前重視的是武功,而現在需要放在首位的則是文治。
北辰所提出的科舉,完全是屬於開辟出一條前所未有的官員選拔製度。
可想而知,一旦將這一製度落實,將會湧現出多少的人才。
不過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是在斬斷貴族對於這一方麵的壟斷,可以想象,一旦那些人知道了此事,肯定是會炸毛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能夠多提拔一些寒門之人,對於自己這個皇帝來說卻是件好事。
畢竟那些百姓們沒有什麼根基,就算是身居高位也威脅不到統治者,這樣更方便管理。
在思考了一番之後,嬴政已經決定了要實行科舉製度,不過有些話還需要說清楚。
隨即,他看向北辰問道:“關於科舉朕已經有所了解,但這件事與之前所說的問題又有何關聯?”
北辰聞言道:“科舉製度的主要作用有三個。”
“其一,就是多收攬天下各個階層的人才,讓他們為帝國效力。”
“其二,就是收攏天下百姓的民心。”
“上千年來,那些官位一直都是被有權有勢的人把控著的,普通的寒門之人即便是有真才實學也很難出人頭地。”
“而科舉無疑是給了所有人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如此一來天下人豈不是皆是感恩戴德?”
“隻要天下萬民認為您真的是一位好皇帝,那麼對於所頒布下來的詔令自然會欣然接受。”
聽到這裡嬴政點了點頭,然後接著問道:“那第三點呢?”
北辰拿起桌案上的水杯抿了一口,隨後道:“凡事都有兩麵性,無論是什麼製度,其本質意義都是一種束縛。”
“比如說科舉,看上去是給了讀書人一條飛黃騰達的出路,但實際上也是在將很多人綁在了這個製度之上。”
“打個比方,身邊有著一群獵犬,雖然暫時被懾服了,但依舊有可能隨時撲上來。
為了避免其傷到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扔出一塊骨頭,讓所有的獵犬都去爭搶。這樣一來,它們的攻擊性就會被轉移,不會再生出事端。”
“百姓們都是很淳樸的,隻要還有一條出路,他們就不會乾什麼出格的事。”
聽到這裡,嬴政也明白了對方話語中的意思。
科舉的意義不僅僅在與選拔賢才,更多的是要給天下的百姓指明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