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科舉主考官(1 / 2)

大秦曆貳年,第一屆科舉正式開始了。

在經過了半個月之後第一輪的鄉試以及徹底結束,並且結果也已經公布了出來。

三十多萬的考生中有著八萬人成功通過了第一輪選拔,有資格去參加下一場的縣試。

在進行了第一波篩選後,保留下啦的大部分都是有些學問的人,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才,但卻也能將其稱之為合格的文人了。

修整了一個月之後,科舉的第二關也開始了。

大秦共有七百多個縣,每個縣平均算下來大概有百餘人,雖然人數看上去並不是很多。

不過這一輪的淘汰率卻要比之前更高了。

鄉試的通過率超過了兩成,而這八萬考生之中最多隻能有一萬兩千人晉級郡試,淘汰率達到了八成五。

能夠參加郡試的這一萬餘人,無論是能夠再次通過考驗參與殿試,都已經稱得上不錯了,算是可用之才。

不過真正會被人重視的還是那些有資格晉級下一輪的人。

因為郡試會非常嚴格,無論學生的表現如何,最終能夠參加殿試的隻有十分之一。

在郡試結束之後,那一千兩百名合格的考生,將可以前往鹹陽城卻參加最後的殿試。

當然畢竟有著一千多號人,不可能全部都將其拉到皇宮之中。

所以殿試分為兩個部分,想要真正進入鹹陽宮麵見皇帝,必須還要經過一次大考。

所謂大考就是集中全國的精英人才,並進行統一的考核,然後選出其中的優勝者入宮麵聖。

最後再由始皇帝嬴政欽定本屆科舉的最佳之人。

雖然說最後的選擇權在嬴政的手中,但凡是對科舉流程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從最開始的鄉試到最後的殿試的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卻是大考。

凡是能夠通過郡試的人基本上都是人才,而大考就是要在這一大群人才中選擇出精英中的精英。

一千兩百名郡試的優勝者之中,隻能選擇出五十人參與真正的殿試,通過率還不到半成。

可以說,這場大考才是科舉的核心,被選中的五十人自然是一步登天,即便不是前幾名也絕對會有很好的待遇。

而那被刷下來的一千多人,雖然也算不上失敗,但終究沒走到最後。

一步之差,卻可謂雲泥之彆。

凡是不傻的人都知道,數十萬的考生之中,真正能夠一鳴驚人的也就隻有那五十人。

之前的鄉試、縣試與郡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都是在為大考與殿試做準備。

不然你連皇帝的麵都見不著,又如何獲得重用呢?

所以,能不能通過大考,甚至比你在最後的殿試之中的表現要更加重要。

這淘汰率最高的一場考核,正式科舉最關鍵的一環。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許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大考的考官會是誰?

鄉試的考官是有秩與遊徼等三老,而縣試與郡試則由縣令與郡守負責。

而大考自然也需要一個主考官,來負責維持考試的運行甚至是決定最終的成績。

大考之所以重要,除了是因為要在這場考核之中選出最優異的五十人,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此次考核是一道門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