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鐵齒銅牙(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6635 字 11個月前

下午去定做了名片,業務內容無所不包,全印在背麵,下個階段蘇長青得滿世界分發。

沒有聯係電話不成,杜可可建議號碼留她辦公室的:“我會和同事們打招呼,有找你的一律我接。”

蘇長青感覺不太合適:“這算公器私用吧,同事會誤以為你接私活。”

杜可可眼睛一瞪:“老娘用個電話怎麼了,這年頭誰不接私活,我接得還少嗎?再說安裝一部電話得小三千,這誰扛得起?”

座機小三千消費不起,讓蘇長青花兩千多買個傻逼數字BB機更是不可能,人窮沒辦法,隻好揩油了。

若乾年後這也是個謎團,蘇長青當年到底是上科教廠的還是北影廠的?公開資料上寫的短時入職科教廠,可當年明明是打電話到北影廠找這孫子的,而且還是秘書接的電話。

那年代就配秘書了,牛逼。

杜可可家住西城四合院,正房東西廂一共七間屋子,十分寬敞,絕對的大戶人家。

這種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二十年後直接就成億萬富豪了,還上什麼班拍什麼戲。

不過蘇長青記得她充滿悔恨地說過,四合院九十年代末就賣了,沒趕上好時候。

這特麼太殘酷了,必須得找時間提醒她院子千萬彆賣,也算報答今日知遇之恩。

或者大家也彆搞什麼工作室了,以後專門籌錢收購四合院?

不過這麼大的院子目前也得七八十萬,同樣是筆巨款。

另外杜可可的父母也沒她說的那麼好說話,尤其是她父親,在京劇院工作,武生退下來從事教學,警惕性很高,一根煙功夫就將蘇長青盤問個底掉,就差開膛破肚看看心肝肺了。

“才畢業一個來月就敢辭職,還有什麼事你不敢乾?”

蘇長青:“……”

看來擔心杜可可趁蘇公子流落京城之際占便宜完全想多了,她爸爸就能打擊黑惡勢力保一方平安。

大戶人家有富餘的自行車,第二天蘇長青就騎著七成新永久牌二八大杠滿城跑,開始了新長征搖滾。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不知道我是誰是不行的,到處派發名片,就是希望大家都知道他是誰。

騎車拜訪的效率不高,一天也就能見四五個人,碰上飯點還得請人撮一頓,即便如此幾天下來他的名片也發不出去了,熟人基本都走完了。

杜可可也沒閒著,電話通知全國各地的同學朋友四維工作室在京正式成立,開業酬賓期間任何業務的回扣都加倍。

蘇長青還記得答應過杜可可拜訪胡笳,某天見過一個化妝師後就直奔人藝。

胡笳上班沒那麼準時,早了容易撲空,遲了有蹭飯嫌疑,時間得拿捏好。

人藝大門管理嚴格,門衛不準閒人進入,要見什麼人得先打電話進去確認,這次是胡笳接的電話,同意蘇長青上殿覲見。

停自行車時遠遠就看見濮存析和陳曉藝邊走邊聊,蘇長青尾隨了上去。

陳曉藝和許帆還有何冰是央戲同學,都是去年畢業進的人藝,剛剛播完《外來妹》一炮而紅。

濮存析也是人藝的,去年才拍完《清涼寺鐘聲》,風頭正勁。

兩人應該是回辦公室,蘇長青跟在身後幾步之遙,免了問路。

陳曉藝正在拍《海馬歌舞廳》,聽意思是動員濮存析去客串個角色。

說到《海馬歌舞廳》就不得不提國內首家個人工作室海馬工作室了,創立者是馬未都。

沒錯,就是後來以收藏古董聞名天下那個精神老頭馬未都。

馬未都出版社編輯出身,一手挖掘了王朔、蘇雷、劉震雲、莫言、海岩等作家,所以他的海馬工作室一成立就囊括了這些當代文壇的重要人物,隨後推出的電視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皇城根兒》等大受歡迎,同時也捧紅了一大批演員。

之所以叫海馬工作室,是因為加盟的都是男作家,據說海馬也沒有雌性,都是同性繁殖。

怪不得海馬能壯陽。

馬未都這期間還真投資開了個海馬歌舞廳,賠了幾十萬關門大吉,不過這也觸動了眾人靈感,於是緊接著開拍了《海馬歌舞廳》,陳曉藝主演其中的女老板。

這部戲走明星人海戰術,京城大部分有點名氣的演員都在其中露臉了。

不過《海馬歌舞廳》播出後反響平平,算是海馬工作室的失敗之作,馬未都倒是據此賺了些錢,增加了之後收藏古董的本。

蘇長青非常景仰海馬工作室,這是他的奮鬥楷模,不過也明白無法複製人家的成功道路,目前電影電視資源都掌握在少數大腕手裡,必須另辟蹊徑。

兩人聊著就到了演員辦公室門口,濮存析見蘇長青一路尾隨,回頭問:“你找誰?”

辦公室很大,基本算個休息室,一眼望去群星璀璨,英達、梁冠華、楊立新、宋丹丹、馮遠征、何冰等等都坐在裡麵,乍一看還以為進了《我愛我家》劇組,不過這部戲要明年才開拍。

許帆看見蘇長青便招手:“你是胡笳的那個同學吧?坐著等會,她出去一下就回來。”

蘇長青越過濮存析笑嘻嘻進了辦公室,坐在許帆對麵:“前些天我們通過電話,我是你粉絲。”

許帆正在玩一副撲克牌,似笑非笑道:“你就是蘇長青,聽胡笳說了你在校的表現,挺剛正不阿一人,怎麼變這麼貧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