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錦繡的錦(2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5795 字 11個月前

從此以後西門雄再也沒對她表示過好奇,無論是男扮女裝還是女扮男裝,對他而言結果都一樣。

陳錦帶來了幾件實物作品和兩本平時的設計畫冊,蘇長青很認真地看了。

看得出她很有才華,白描、水彩以及工筆都有一定功底,畫冊上大多是些古裝造型圖,款式有傳統的也有改良時裝。

一包實物是多款她設計的新漢服,全手工刺繡精美絕倫,縫製技巧一流。

蘇長青像驗鈔似的仔細研究,就差拿個放大鏡了。

很難想象現在還有年輕人能把傳統女紅做得如此地道,蘇長青在校時跟過幾個劇組,其中也有古裝戲,見過目前最高水準的手工古裝,雖然大量使用了機器,仍和陳錦的沒法比。

不過陳錦顯然在努力將她的新設計商業化,蘇長青很懷疑她的東西目前能被市場接受,這是個生不逢時的藝術家。

她的理念即可說守舊也可以說太超前,生在兩百年前或者二十年後都行,現在恐怕是個尷尬的時候,恰趕上社會氛圍缺乏文化自信,排斥傳統。

不過製作戲服倒是正好用得上。

陳錦說她不太會讀書,從小就跟著家裡人學女紅手工,祖上世世代代在江南織造為大內和各級衙門縫製服裝,光學這些手藝就夠她耗費了絕大多數時光。

這份執著令人敬佩,這是個冷門行當,沒有定力乾不了。

說著她打開另一個小包裹,拿出兩塊禽紋補子。

補子就是官員官服前胸後背上的圖案,都是手工刺繡,明代的補子樣式被清代繼續沿用,形製內容大體一致。

“這是清二品文官的錦雞補子,一塊是我太爺爺當年在江南織造時繡製的,一塊是我模仿製作的。”

看來她太爺爺手腳不太乾淨,官家東西成她家祖傳的了。

兩塊一新一舊分辨出來不難,不過紋樣以及刺繡質量幾乎一模一樣,難分軒輊。

雖然是一小塊刺繡,但是針法相當複雜,其他刺繡工藝師沒有正宗傳承恐怕很難完全複製。

可以想象,如果在電影裡給她的作品幾個特寫,能提升不少格調。

“看來你儘得祖上真傳,除了你這些改良漢服,製作過正統平民古裝麼?”

“以前做過幾件,平民服裝都比較簡單,即便沒做過的款式看一眼就會了。”

“鎧甲類呢?”

“沒有……沒人需要,那個真要按照古製打造,一套二三十斤。”

“沒有為影視劇設計造型的經驗?”

“沒有……我來北京大半年了,一直在潘家園幫人做事,也挑了個攤子賣自己設計的新漢服,不過生意……”

潘家園是北京最大的古董市場,那地方倒是有大量古舊紡織品需要縫縫補補。

胡笳的介紹很神奇,不知道她是怎麼找到這個裁縫的,不得不說眼光相當獨到。

沒錢沒地位沒名氣,大師也得變裁縫。

說實話蘇長青挺欣賞陳錦的才華,翻著她的畫冊沉吟了許久,然後說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我們工作室簽約了四個模特。”

陳錦:“哦?”

“以後肯定還會簽約更多,你也沒上過T台吧?”

“沒有,電視裡看到過。”

蘇長青看上去有點心不在焉:“T台也是個舞台,寬兩米,通常長十五米左右,模特在上麵走來走去。”

“嗯。”

“服裝模特當然得有服裝,之前我的模特沒有像樣的衣服,大半時間穿泳衣晃晃蕩蕩。”

杜可可看了他一眼,這又在胡說八道什麼?

陳錦這時聽明白了:“您想讓我給模特設計衣服?”

“那是以後的事,你還需要些磨練,”蘇長青這時已經想清楚了:“我可以聘請你加入服裝組,參與電影《公主的決斷》製作,繼續給大內、官員做衣服,不過這是個短期工作,戲拍完了恐怕還得回潘家園練攤。”

陳錦很高興,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

不過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都是聰明人,當然聽得出蘇長青話裡有話。

她也很配合,苦笑著楚楚可憐:“說實話,攤子已經撐不下去了。”

於是蘇長青順理成章地說:“我倒是有個建議,你可以考慮一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