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貴妃醉酒》名聲很大,其實立意並不高,演的是楊貴妃備酒百花亭,本想與唐玄宗飲酒賞花共度**,沒想到皇帝老兒跑到江妃那啪啪啪去了。
楊貴妃身心都準備好了卻被放鴿子,這怎麼受得了,嫉妒之下喝了一種叫通宵酒的奇酒,一時春情醉意難以抑製,便忘乎所以地放浪形骸起來。
她的作法比較生猛,性騷擾太監,頻頻向高力士、裴力士兩個公公作種種求歡猥褻狀,不從就要殺人全家,最後還懷念了一把安祿山,鬨累了才拉倒。
沒看過這出戲的人都以為貴妃喝多了口吐蓮花,必定意境高遠,其實卻是醉後的失意女人借一股春意撒嬌表達不滿,所以這戲很難演,稍不留神就低俗不堪。
經典唱詞:“自古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劉倍唱得意境不對,看來沒有好戲在後頭了。
蘇長青最怕女人當著他黯然淚下了,通常後麵都有不可測的麻煩等著處理。
“這是怎麼了,我記得貴妃好像自始至終沒流淚吧?”
劉倍擦乾眼淚有點不好意思:“我分神了,想起這幾年的經曆,就和眼下的模特隊一樣。”
“掙紮?”
“差不多,四處尋找發展機會,可影視經曆了八幾年的短暫輝煌後突然就不行了,我從一個沒落的行當跳到了另一個沒落的。”
“你這負能量也夠大的,憑一己之力把兩個行當都拖垮了。”
劉倍破涕為笑:“您這是怎麼說話呢。”
八幾年影視的確都輝煌了一把,五代導演集體發力開創一時風格,成績有目共睹,電視劇也佳作頻出,四大名著改編得都很成功,成為數十年內不可超越的高峰,尤其是《西遊記》和《紅樓夢》,誰不服氣誰就栽在上頭。
劉倍和許帆的家庭狀況以及經曆都非常相似,兩人同歲,隻差三個月,父母都是演員,出身藝術家庭,從小都進了戲校,學的也都是青衣,也幾乎同年離開戲劇圈進入影視圈發力,麵對不景氣的現狀,沮喪心態可以理解。
蘇長青安慰她:“你的情況好多了,還能拉來百萬投資,模特隊都上街要飯了。”
劉倍搖搖頭:“性質差不多,這筆投資也是我聽到消息後求爺爺告奶奶來的,最終發現其實是個無人問津的項目。”
“這項目我不是接了麼,難道我不是人?”
劉倍端起酒碰了一下蘇長青桌子上的杯:“我希望您是神,不然這個戲就廢了。”
看得出她信心不足,蘇長青雖然搞了些噱頭,偽紀錄片在國內也還沒有人嘗試,但是這部電影投資小、缺乏名角,一鳴驚人的可能性不大。
何況蘇長青前期的拍攝在彆人眼裡很隨性,條件簡陋得像給人家拍婚禮錄像,現在做個好電影難,成功更難,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限製,劉倍不太相信能借這部戲翻身。
換了蘇長青也未必相信出奇跡,現在說什麼都是廢話,隻有成績能說明問題,這個道理他從小聽母親嘮叨到大。
劉倍性格豪爽,一瓶下去沒喝儘興,兩人又開一瓶,一直喝到半夜才嘻嘻哈哈回了房間。
因為事先安排充分,接下去的拍攝比較順利,四天四個場景四個情節。
編劇不能一味出乎意料,有些事也得滿足觀眾預期,比如美女街頭募捐免不了碰到騷擾,蘇長青請當地河北梆子劇團的幾個男演員飾演混混,這些人平時就都剃光頭,連化妝造型都免了。
當這幾個剽悍的小子晃晃蕩蕩出場時,看得出把幾個姑娘真都嚇了一跳,劉倍說這是缺德式導演,不過效果真心不錯。
好心人當然也得有,語重心長的大媽有的沒的拉一大堆家常,本打算幸災樂禍的,最終卻捐了五塊錢。
道德模範人士也不能缺席,中年眼鏡男痛心疾首譴責了姑娘們不勞而獲,人要有尊嚴,君子不食嗟來之食等等說了一大通,最後一毛錢沒給就走了。
這一段劉倍發揮得特彆好,臨場加了不少詞,蘇長青都幫她記下了,後期得對口型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