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這次消息比較安慰人,但也很氣人,昨日《太平號》的排片量很低:“勉強達到百分之二,而《七宗罪》超過百分之四十,同期其他幾部片子至少也有百分之七八。”
《七宗罪》排片超過百分之四十?
蘇長青記得二十多年後國內高排片的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美國院線果然走得更遠。
每放映一百場的電影裡,隻有兩場是《太平號》,這基本就是象征性上映了。
雖然排片是根據影片熱度、廣告投入以及預期票房決定的,尤其是保證大製作衝擊首日甚至首周,但一般都會適當平衡,派拉蒙號稱好萊塢七大高手之一,發行的影片就爭取到這點排片?
“而且票價普遍偏低,有的影院還賣不到《七宗罪》的半價。”
雖然知道大陸電影不太可能受待見,排片少票價低很正常,蘇長青還是不太舒服,給大衛.蘭道打了個電話,讓老金翻譯的,語氣相當心平氣和:“為什麼《太平號》排片這麼低,至少也得在平均值上下吧?”
跑到人家地盤上講公平未免幼稚,隔著太平洋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有些話還得說,雖然說了也未必有用。
大衛.蘭道邊解釋邊發了通牢騷,大概意思是院線係統都是純粹的生意人,他們隻關注影片導演以及演員陣容,許多影院還是作了工作投了廣告才答應上映的,派拉蒙已經儘力。
蘇長青獲得那些獎在影片宣傳期也大力鼓吹了,看來在這沒多大價值。
不過大衛·蘭道也告訴蘇長青,根據他最新得到的數據,《太平號》雖然排片量不高,但是上座率很好,院線調整非常快,預計今明兩天就能提升排片,或許後勁不錯。
沒想到他還是個暖男,挺會安慰人。
事到如此多談無益,蘇長青掛了電話讓老金回去休息了。
明天如果票房再跌,乾脆把電話線拔了,就當沒有美國這個地方。
十五日,票房七十八萬。
哎呦,不錯哦,彆看起點底,成長空間大。
第三天排片量繼續增加,票房九十六萬。
看來《太平號》要起死回生,差點就破白萬了。
人就是這樣,高期望低起步反而變得容易滿足,每個正麵消息都能給蘇長青帶來驚喜。
工作人員打電話回來報告,這兩天影評也出來了,口碑不錯,尤其是今天一個叫莫德·門羅的著名影評人在《洛杉磯時報》上發了篇文章,盛讚《太平號》是一部創意十足的好電影。
“影評除了詳細分析了影片,還說了您不少好話,介紹了曾經獲得的獎項,派拉蒙的同仁說這人對觀眾的號召力很強,一篇文章頂五十萬廣告費。”
影評人群體在洛杉磯好萊塢當然也是舉足輕重,賄稿成風,從製片人到明星都得小心處理與他們對關係,早些年不少好片的票房都毀在他們手上,之後立法整頓才改變風氣。
而《洛杉磯時報》是美國西部最大的日報,其影響與地位僅次於《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被稱為美國的第三大報,因為與好萊塢近水樓台,影評的份量相當重。
說起來蘇長青的《模特隊》還獲得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的最佳服裝獎,也算是有過交集。
之後《太平號》排片和票價都繼續往上提,第四天票房跳漲到一百六十七萬。
老金非常振奮:“票房一路攀升,盈利已經不是問題!”
影評更多了起來,工作人員大概翻譯了意思。
“一部色調不錯的電影。”
“恐怖版《生死時速》,他們在逃離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