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色禦守(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111 字 11個月前

談完了公事,杜可可談了她的私事。

她說北影廠迎來新氣象,不僅僅以後不許掛靠了,也不許人浮於事。

“這有什麼大不了,我還以為世界毀滅你想嫁人了。”

“神經病,”杜可可笑罵:“想嫁人也不找你商量啊。”

所謂人浮於事當然包括杜可可這樣的,在廠裡掛個名,跑到外麵賣力氣乾活。

九五年之後下海潮就退了,不但各種形式第三產業被逐步叫停,許多單位也開始禁止停薪留職,已經出去的人要麼回來待著,要麼徹底滾蛋。

“那你這麼打算,與北影廠共存亡還是辭職走人?”

韓廠長執掌北影廠還是有一套的,接下去兩年拍了不少片子,隻是廠裡庫存了大量導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開工。

不過兩年後中影成立,北影廠被整合了進去,留下來也不是毫無希望。

杜可可決定辭職:“九二年下海潮,我是第一波膽子最大的,現在走回頭路就沒意思了。”

雖然四維未來發展會有些困難,但主要是電影的國內市場,和電視劇沒多大關係,蘇長青沒有勸阻,而且答應仍以項目分成的形式繼續合作。

國內電影市場九三年後逐步放開,之前個人投資電影的確必須掛靠國營電影廠,但很快就開放給私營影視公司獨立取得拍攝許可,但這些是其次,最關鍵還是取得公映許可以及得到發行保證。

韓廠長已經透露了上麵的意思,不換角色就不過審,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件事上蘇長青不肯妥協屈從,後遺症很大。

兩年後韓廠長執掌中影,發行權在握,不成為他的小弟國內就沒法混了。

沒過審拿到日韓上映也是違反規定的,運氣好的話如同老薑和老謀子,回來什麼事也沒有,運氣不好就五年內拿不到攝製許可證。

不過也沒啥大不了,賈樟柯就不吃這套,拍電影什麼證也沒有,拿日本人的錢拍那種給歐洲人看的藝術電影,照樣混得風生水起。

規則一直在變,而執行規則的人也一直在換。

有時候命運的軌跡也很奇妙,如果沒有蘇長青出現,王保強得六年後才出道拍攝第一部電影,那也是部地下電影,沒有取得任何資質,最後隻拿到境外放映。

當年保強就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新人,但並沒有改變他的命運,回來後照樣衣食無著,直到在小鋼炮的裡才真正翻身。

看來這家夥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注定國內沒法公映。

經過了兩個月磨合,後期的拍攝很順利,十天不到就完成了。

進入後期後蘇長青先剪出一個兩分鐘的樣片,沒有音效和台詞,配上主題音樂就交給了發行老金,讓他安排人帶去日韓。

國內的公映肯定不會放棄爭取,但也得先把日韓市場確保了。

上次蘇長青沒有去配合宣傳,日韓方麵挺不滿意,這次恐怕真得去走透透了。

也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老金說很可能入圍今年韓國的青龍大獎,因為缺乏有力的競爭者,獲獎的可能性極大。

青龍獎相當於中國的百花,雖然國際影響力不大,但在韓國國內很有知名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