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竇惟忍著即將結婚的悲痛把混音做完了,《移動迷宮》製作完成。
多年以後他堅稱九六年夏天發生的事是一場陰謀,自己一不小心上了當,可沒幾個人明白他在說什麼。
來北影廠做後期的時候拜訪了領導,走的時候當然不能一聲不吭,蘇長青又去了廠長辦公室。
韓廠長還是那麼熱情:“長青啊,上次你提的建議很好,小剛的新片暫定名《甲方乙方》,好的片名是成功的一半啊。”
這片名不過是物歸原主而已,蘇長青不得已客氣了一番。
雖然劇本基本定了,但這部電影今年並未開拍,目前韓廠長畢竟還不是中影老總,要協調出一個賀歲檔還不是那麼容易。
後來《甲方乙方》的票房是比較成功的,不過製作水準真的粗糙,小鋼炮對此的解釋是倉促,從立項到拍完就三個月,言下之意如果多給他點時間琢磨就不是那樣。
這話說得讓人惡心,拉不出屎怪茅坑,賀歲檔就是為他私人定製的,好意思倉促嗎?
其實他們這個影片結構就注定了沒法精致,幾十分鐘裡壓進去大量互無聯係的故事和笑話,哪有辦法展開來刻畫。
這時韓廠長有意無意問了句:“試片會安排在什麼時候?”
蘇長青有些意外,合作都取消了,過審成問題,他沒打算搞試片會,聽意思韓廠長想看?
他反應很快:“我來的意思就是問廠長什麼時候有空,我好安排。”
韓廠長想了想:“那就明天下午吧,還是在小劇場,我們小範圍研討一下。”
小範圍的意思就是不對外,不像《太平號》那樣把北影廠的導演、演員以及人藝的朋友基本都請了。
這無疑是個信號,表明韓廠長在重新考慮這事。
“範圍小到什麼程度,我帶上主創人員?”
韓廠長擺擺手:“你一個人在場就夠了,其他參與研討的人我來安排,有些人你打過交道,都認識。”
蘇長青認識的人與韓廠長有交集的應該不多,都是圈內的。
他有個猜測,前些天自己參與了《甲方乙方》的研討,那麼明天很可能反過來,韓廠長讓那些人再來研討他。
如果真的如此,那韓廠長的左右互搏之術玩得就太溜了。
目前蘇長青、王碩、馮鋼炮在電影、電視領域都是炙手可熱的人物,能安排他們互相研討就是水平和權力。
其實有些事顯然超越了韓廠長現有的權限,尤其是在《移動迷宮》過審上的表態,畢竟他現在隻是北影廠廠長,並非廣電的官員,即便是傳話也顯得唐突,威脅的意味太濃。
不過從兩年後成立中影的事看,這一切也不奇怪。
廣電把將北影廠在內的八個國營單位以及發行權劃歸中影,實際上將廣電一半的權力以及全部財力切蛋糕給了這個四十出頭的人,能參與某些決定不奇怪。
中影成立的事一直就在運作中,消息靈通的人早早就開始站隊下注了,王、馮這一波下注當然押對了。
事情能有轉圜餘地當然好,蘇長青又不是傻逼,非要鬥天鬥地鬥自己。
第二天他早早安排好了放映,下午兩點半點,參與研討的人簇擁著韓廠長準時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