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人裡有一半在上次會議室裡見過,王碩、馮鋼炮果然在列,還有幾個北影領導層的。
另外幾個陌生麵孔韓廠長也介紹了,有電影局的、有文化口的,甚至還有影像發行公司的。
蘇長青有個感覺,這似乎是一個送審前的預演。
看著王碩,他腦子裡突然蹦出一段不相關的畫麵。
十年後的某一天,王碩在接受一家網媒采訪時氣急敗壞地跳起來,從兜裡掏出一美國綠卡,對著鏡頭喊:“你特麼彆逼我做美國人,我告訴你,我拿美國綠卡都十年了,我女兒也是美國人!
你想摁死我,我告訴你,我什麼都見過,門都沒有!我是華僑,你們可要對老子客氣點!”
老王顯然說錯了,有綠卡不是華僑。
但有件事他說得很清楚,十年後這位京圈大佛、小鋼炮嘴裡的北鬥星被封殺了,到底得罪了誰他心裡最明白。
另外也透露了個信息,他認為用出走來威脅某些人是有用的,這人鬼精得很,不會做無意義的事。
畢竟是一代名作家,如果公然作出逃亡姿態,文化口恐怕顏麵掃地,等著被批。
結合眼前的事,似乎可以判定,有人不願意老謀子《活著》那樣的事情重演,國內不過審就拿到國外去上映,這於公於私都是雙輸的局麵。
蘇長青和老謀子比當然差著火候,但他畢竟也獲了不少國際獎,而且還是票房保證,累計票房目前國內無出其右。
拍一部商業片居然樓梯響了半天下不來,最終還跳到外麵去了,這本身可能比影片還是新聞價值。
再過幾年京味文化就走下坡路了,封殺一個王碩沒什麼損失。
賈樟軻之流是體製外排泄,反正也孕育不出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就由著他們浪。
可蘇長青畢竟是有巨大經濟潛力的優質股,放棄了很可惜。
雖然他拍的片子題材敏感,但在國內也不算犯多大忌諱,如果因為權謀失敗真嘔氣不給他過審,傳出去很可能變味,好像真怕了大洋彼岸似的,那負麵影響就更大了。
現場寒暄後就開始了放映,不像上次不斷有人評論,這次沒人開口。
畢竟這不是普通試映會,性質不一樣,領導定調後再開口比較穩妥。
放映結束,大家很克製地鼓掌,隻是基本禮貌。
沒有去會議室,就在現場研討了,韓廠長開了頭:“這片子的思想還是正麵的,隻是有些激進,中日韓演員合作更突顯了這一點,影射意味太濃,尤其是電影結尾處理得過於殘酷,積極意義不足。”
有他開了這個頭,大家基本按著這調子開始發表意見,蘇長青很認真地聽,一概不反駁。
孩子都生下來了,好看難看得讓人說。
何況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前戲,重點是最後的“但是”。
前麵批評得越嚴重,反而說明不打算放棄。
專門組織一場批鬥會,韓廠長恐怕沒這份閒心。
<p/